老马原是都昌人
年,《浅绛百家》出版之前,本人曾在雅昌民国版发一帖:再考古南马庆云----请给老马一个正确的籍贯。当时曙光版主、浅绛人家等网友都加入讨论,但最终没有形成最终的结论。所以《浅绛百家》没能给出老马的籍贯,直到年拙作《浅绛画盘品鉴》出版时仍标注马庆云为江西古南人,但古南究竟是何地仍不得而知,因江西波阳有古南镇,我一直怀疑老马是波阳人。在晚清上千名浅绛画师中,除几十个徽州籍的画师籍贯可考外,江西本土画师籍贯可考的不多,目前有罗旸谷熬少泉等人考定为南昌。而古南这个地名多次出现在浅绛瓷器之上。除了马庆云外,作品上籍贯属古南的还有草书圣手李金章,擅画仕女的徐子祥,与俞子明同名不同姓的陈子明,擅画花鸟的余玉田等。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把古南考证清楚仍有必要。近日翻看旧帖,发现年有网友在本人帖子中发言,确定这几人都是都昌人,大吃一惊。惊诧之余仔细查阅资料,都昌说是有根据的。
都昌县城自唐代中期建治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这座濒临鄱阳湖的古镇,襟江带水,形甲东南,湖光山色,风景旖旎,自古有“水上群山抱邑城”之誉。城南南山耸翠,登山远望,浩瀚鄱阳湖,水天一色,秀丽风光,尽收眼底。自古招徕文人墨客至此游览,至今尚留下众多人文景观,宋代苏东坡写下脍炙人口《过都昌》后,名声远播。
干百年来,都昌县城历经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各朝代的兴衰嬗变,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此地夏、商、周属古杨州域,吴楚地。秦属番(po),汉为鄹阳县,与鄱阳、余汗、海昏、彭泽等同隶豫章郡,初始于四望山鄹阳城。后因鄱阳湖盆地发生地理沉陷,鄹阳、海昏均撤销,入彭泽。隋置龙城县,后复归彭泽县。唐武德五年(年),安抚使李大亮察彭泽、鄱阳二县“土地之饶,井户之阜,道途之遥,水路之阻碍”,奏请置都昌县。于是,拆彭泽、鄱阳雁子桥之南地(一说割彭泽一县地)置都昌县,隶浩州(今彭泽县境)。设临时县治于洞门附近,称王市。百五十年后,大历年间(..年)移治于彭蠡湖东(即今县城所在地),至今。据旧志记载,“王市不传其兴废”。至南北朝宋永初二年(年),枭阳县枭阳城、海昏县昌邑城均因沦入湖底而撤销。所以,旧志有都昌县治自王市“徙彭蠡湖东”之说。都昌县称谓含义,《江西通志》《南康府志》《都昌县志》记述基本一致。即以“境北有都村,南接南昌,而望建昌,故名都昌”。《元和郡县志》云:“都昌县上,本汉彭泽县也。武德五年分置都昌县,以县北有都村,配以昌字,取嘉名也”。至于县城的称谓,古时一般无专用名称,常以城厢,城关,城区而称之,属通用名。清代前都昌县城无专用名称,清末至民国初先后以城厢镇、城关镇,城区镇而称之。它的别名有二:民国编纂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因境北九十里有都村,异名“都村”,清末至民国时期,当地文人重文采,因南山曾设有书院,名“古南书院”,加之寓居南昌,景德镇等地的本邑人士纷纷建立“都昌会馆”,会馆亦名“古南书院”,故县城又雅称“古南镇”。称都昌镇,乃是年都昌镇人民政府成立后之事,始与县同。
其实,都昌称古南早已有之。清代诗人舒梦兰(~)曾住庐山天池寺百日,写《游山日记》12卷。过都昌游古南寺,著《古南余话》5卷,可见当时已有古南之称。
都昌人对古南这一名称偏爱有加,特别是一些文人雅士和客居他乡的都昌人。如今,南京升州路泰仓巷,仍有一处院落名“古南书院”,据考就是都昌人在南京所建。泰仓巷古南书院是什么时候从都昌迁来南京的,如今还难以考证,有专家推断,这可能还是和瓷器生意有关。因为在明清时代的中国,瓷器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而南京作为中国东南重镇,对于瓷器的消费量也是极大的,因此当时可能有不少来自景德镇的都昌人来到南京做生意,在南京商界也形成了一个“都昌帮”。有都昌人的地方,就可能有会馆或者“古南书院”,这个机构既能给商人的子女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也能成为联络同乡、交流感情、交换商机、结成同盟的一个中心。而之所以选在升州路边的泰仓巷,可能是因为此地靠近水西门。而在瓷都景德镇,也有一个”古南书院”。据景德镇本地的文史资料记载,景德镇有一个小巷子,名叫药王庙(后改为“药王弄”),该巷北侧曾有一个“古南书院”,这里同时也是江西省都昌县人开设的一个会馆。据介绍,明代末年,来景德镇经营瓷器生意的商人很多,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便以地域、乡族关系结社或组织同乡会、同业会,并建立属于自己的会馆或书院。当时,有一位姓邵的都昌籍先生在药王庙教书,而瓷商里又有一个都昌人组成的“都帮”。于是,药王庙便成为都昌人的活动中心。之后,都昌人兴建了古南书院,同时作为都昌会馆使用。
都昌人在景德镇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年,江西的冯青怡在《清至民国时期都昌帮与景德镇瓷业》一文中详细论述了都昌帮在景德镇陶瓷产业中的地位。在清代,即已形成景德镇“十里长街半窑户,迎来随路唤都昌”的壮观景象。
传统的都帮在景德镇以烧窑为主业,在同光年间,一些颇具才气的都昌人也加入浅绛画师的队伍,马庆云、李金章便是他们之中杰出的代表。他们在绘制瓷器之时,仍不忘家乡,把古南写到了浅绛瓷器之上。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一名都昌籍的画家余炳熙也客串画过浅绛,且作品不俗。余炳熙(-),字午云。都昌县多宝乡长平塘余村人,近代著名画家。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敏。少年时,即入庐山白鹿书院深造,他专心致志,学有所长,毕业后留书院担任编修工作多年。中年回故乡行医,他精通医术,药到病除,闻名乡里。业余喜爱书画,“工于水墨,走兽翎毛”,其国画作品“庐山图”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都昌博物馆收藏其国画作品有:“大降甘霖图”,“双鹰图”,“猴图”。
都昌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蕴丰厚,是江西18个文明古县之一,孕育了东晋大司马陶侃、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等名人。如今,都昌县诗词学会有会员余人,《鄱湖诗词》、《古南诗词》等诗词刊物收录登载该县近年来民间诗词作品万余首。其中《古南诗词》这一名称反映了当代文人仍有浓厚的怀旧情节,也直接证明了历史上确有古南之称。
综合分析都昌的地理位置,人文底蕴,晚清民国都昌帮与景德镇瓷业的关系,古南的别称,各地“古南书院”的留存,我们有充足的证据判定,浅绛瓷器上的古南,就是今天的都昌。继晚清浅绛画师之后,都昌还孕育出了继王步之后最著名的青花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
今人明然有诗:“东汇水聚漾都昌,俊彦迭出谱华章。地灵人杰盎文运,天宝物华毓贤良,十年磨剑寒窗下,一朝成名天下扬。古南代有才人出,知书识礼明伦堂。”马庆云、李金章们若泉下有知,定当无比地欣慰!
陈树群,生于年,喜读书、赏瓷,尤衷情于晚清的浅绛彩瓷。如果您也喜欢,请长按此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hj/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