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原创舌尖上的南康这些地道的南
南康辣椒酱:南康辣椒酱创始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多年的产销历史。最早此品为民间自制自食,加工方法也比较简单。后经不断改进和提高,遂成为一种味美可口的“咸辣椒酱”,在县内外广为流传。但由于多为家庭制作,只有少量咸辣椒酱拿到市场销售。到清代中叶,南康县“三元斋酱园”根据民间工艺,结合酱园条件加以总结提高,进行商品化生产。到清末,产品已销赣州、南安等地。后来,三元斋停业,由“德福斋”酱园继续生产此品。
南康荷包柞:又名状元莱。据说是年(乾隆四十三年)大余人戴衙亨喜中状元,他让来家庆贺的人吃过宴席后,每人带一只荷包胙回家,让家中老人品尝。所以一时之间,荷包胙便被称为状元菜。戴衙亨字荷之,号莲士,戊戌进士,殿试一甲一名,与兄弟戴心亭、叔父戴均元和父亲戴第元均显赫于朝,合称南安四戴。和这家人家往来,而且得到敬老的食品,自然影响广泛。据说,以后南康、上犹、崇义县都受其影响。荷包胙这道名菜,事先可将荷叶晾干备用,用前又要用水泡软。此菜要先大火蒸熟,然后又要文火蒸烂,久蒸之后人口即化。所以客家盛大宴席必备,老少咸宜。现在赣州餐馆用二张荷叶包猪肉,蒸极熟,不用糯米粉和米粉,仓促为之,但要体现客家真正风味,炒的米粉的确不可缺。
南康豆巴子:江西赣州客家小零食,属于膨化食品,原料以黄豆面粉为主,油炸而成,圆圆的,黄豆在上面,也叫月亮巴。
南康人作打油诗一首来描写豆巴,将豆巴描述成“黄金脆”,诗:
豆缀圆饼色灿烂,恰似宝珠落玉盘。
入口酥脆心舒畅,食之七日恋余香。
诗人的这首打油诗,以黄金脆为诗歌名,诗名即诗眼,三字即道出了豆巴这一赣南特产,金光灿烂、酥香嘣脆的特点,同时用“宝珠落金盘”生动地形容出了豆巴的外观特征,最后一句更是道出了诗人自身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康佬,对豆巴的无限眷恋。。。
南康甜柚:南康甜柚,肉嫩化渣、汁多味甜,风味独特,品质上乘,平均单果重克,富含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C、B等多种营养成份,含可溶性固形物13.8%-16%,总糖量11.2%,总酸量0.33%,每百克果汁含维生素C毫克以上,具有清肝明目、滋心润肺、止咳化痰、降低胆固醇等保健功效。素有“天然罐头”、“果中珍品”之美称。南康索粉类: 以绿豆粉或其他豆粉制成的细条状食物。也称粉丝、线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第一肉咸豉……第七柰花索粉。”《儒林外史》第十回:“席上上了两盘点心……热烘烘摆在面前,又是一大深碗索粉八宝攒汤。”年,南康话“色索粉”一歌在南康吧红极一时,风靡贴吧。。。如今,在南康吧,井边、肠粉仍具一定影响,呵呵,哈哈。。。
南康小炒鱼:小炒鱼是明代凌厨子首创的地方风味菜。王守仁(王阳明)在赣州任巡抚时曾聘凌厨子做菜,凌得知王爱吃鱼,为显示自己的烹饪技艺,经常变换鱼的做法和口味。有一次凌炒鱼放醋,别具风味。王吃后十分高兴,就把凌叫来,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凌灵机一动,心想这是小酒(赣州习惯称醋为小酒)炒鱼,何不称其为小炒鱼呢?于是随口应道:“小炒鱼。”这菜也就因此得名。小炒鱼选用鲜草鱼,去掉鱼头鱼尾,批成块状,加以生姜、四季葱、红椒、小酒(醋)、酱油、水酒等作料烹饪而成。其特点色泽金黄、味鲜嫩滑、略带醋香。不仅本地人喜爱,海外归侨也以一尝“小炒鱼”为快。南康盐碳豆腐:浸豆腐料:雪水柚子皮、石榴皮、草木灰烧成灰拌匀如果想有点臭的话放二个皮蛋抓碎就可以了过几天就可以用了夏天放在里面浸三个小时就能吃了,冬天就要六个小时。吃时在上面洒点葱花,放点辣椒油,烧点熟油淋一下,那真是人间美味啊
南康酒糟鱼:酒糟鱼是南康特色菜之一。做酒糟鱼,多选半斤左右的鲫鱼,腌制,晾到半干时,放进酿好的米酒坛子里封起来。十余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与酒糟同沸之。关键在酒,要把酒做得老一些,有烈性。渗入鱼肉,那鱼肉呈枣木红,其色泽即有一种沉醉之美,再有酒香飘来。
南康黄元米果:黄元米果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果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其营造出的和睦共处、团结协作氛围,使客家人深深留恋,即使在食品加工机器普遍采用的今天,黄元米果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黄元米果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现多用软性杂交米。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灰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饭甑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果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果,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果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果,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南康雪片糕:雪片糕是南康的名优特产之一,味美甘甜,清肺润口。以上等糯米、白砂糖、茶油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具有质地细腻柔软、伸缩性强,搓成细卷而不断,阴天不潮,晴天不燥,点火能燃,色泽洁白,鲜甜可口,方便携带等特点。
南康汤皮:汤皮是一种用米浆做成的糕,晒干后可储藏,特好吃。汤皮有两种,一种是汤皮丝,它一丝一丝,绕成一团;另一种是汤皮片,可用来沙炒和油炸,十分香脆。现在客家人把汤皮糕当早点卖,把蒸熟的汤皮糕切成丝,配上大蒜、辣椒、酱油、生姜、盐等作料做成的引(囱)子,十分好吃。做汤皮的工序很复杂,也很累人,因此,客家妇女一般都会互相帮助。头天要先将米放在水里浸泡一天一夜,然后用石磨碾成米浆,放上切得很碎的葱、蒜、姜之类的香料搅匀,浇在竹做的小簸箕中,再将小簸箕放于锅里烧开了的水面上蒸(不直接放入水中)不大一会儿功夫就拿起来。如此反复,一次次蒸成一张张薄薄的米糕,便成了可以吃的汤皮糕。如果要做成汤皮丝,便要用上好的刀工切成丝;绕成团去晒干。如做成汤皮片,便晾在竹竿上晒干,然后用剪刀剪成片。不管是汤皮丝还是汤皮片,都是一种上好的食品,也是客家人才特有。
南康蜜饯:蜜饯是南康传统名特产品。产品分为蜜饯、果脯、凉果三大类20多个品种。含有极多精化糖、有机酸等有益人体吸收的物质,品味佳美,营养丰富,耐贮存,是馈送亲朋好友、居家施行的佳品,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畅销港、澳、东南亚及全国各地。
南康腐竹:南康的特产之一,是南康人家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其特点是:色泽蛋黄、油光细嫩、透明松脆、熟后爽口。它是选用优质黄豆磨浆熬制而成。可烧、炒、煮、炖、素食,其味清淡可口。配以肉类制作,则为筵席佳肴。南康板鸭:南康为南安板鸭主要产区之一.所产板鸭具有外形美观、色泽鲜艳、肉嫩骨脆等特点。有唐江、横市、龙回、三益、浮石、横寨、镜坝等8个板鸭厂。年唐江板鸭厂获江西省粮油进出口公司板鸭质量第一名;年龙回板鸭在港澳市场板鸭评比会上获得板鸭质量奖;年龙回和横市板鸭厂获江西省粮油进出口公司板鸭质量优质奖、横市板鸭被评为出口质量第二名。全市年产板鸭百万只,除销售省境内外,大部分销往广东及港澳东南亚地区。
南康芋包子:“芋包子”,顾名思义,用芋仔和一些辅助材料制作成的食品,外脆内软,香脆可口,入口极香,回味无穷.
艾米果:艾米果,江西赣南一种常见小吃。特别在清明时节,田野里长满野艾叶时,大人牵着小孩出去采摘野艾叶,回来全家人一起做艾米果,吃也热闹,做也热闹,很能营造出家庭和睦的氛围。因艾米果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做艾米果,得用糯米,把糯米浸了,磨成浆,“再用细白布袋子吊起去水分,这样磨的糯米粉就细白,做米果都得这么细白的米粉。再将采摘到的独特香味野嫩艾叶,洗净,在热水中稍煮一下,揉搓去苦味后,按一比一的比例,配上用臼碾得糯米粉,掺进糯米粉中揉,揉得艾叶与糯米粉完全融合了,就拿去蒸,然后用手使劲充分揉和,做成一个个圆饼状。还可以在里面包上些用鲜肉或腊肉、笋、大蒜等配料制作的馅,做成艾米包包,放在锅里蒸熟后,味道甚佳。吃起来,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口感滑嫩而不腻,软中兼韧,是赣南人很喜欢的一种吃法。当然,也可以用油炸。据说,这种小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长盛不衰。
南康其实还有很多好吃的特产,你还知道哪些呢?告诉小编,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帖吧友讨论!
男1号裸替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hj/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