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好老师记赣州市南康区隆木乡

三十七年的时光,他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耐住寂寞,甘于清贫,踏实工作”是他多年来坚守的人生信条。他用辛勤的汗水、真诚的微笑、丰富的学识,浓缩成一滴滴甘露,浇灌了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

从业37年,他爱岗敬业

37年从教,37年耕耘,37年挥汗三尺讲台,“参与教育,投身教育,热爱教育,享受教育”这是邓奎生老师从教37年的真实生活。37年来,邓老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年,邓奎生老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年,邓奎生老师被确诊为糖尿病,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他常常利用节假日住院治疗,一而再地推迟医生的建议治疗时间。尽管患病,他依然坚守岗位,并以崇高的师德、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面对人生,面对祖国的教育事业。

三十多年的工作中,邓奎生老师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他担任过20多年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他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关心他们的成长。每天早晨坚持巡视教室,遇到天冷,总是对同学们嘘寒问暖。发现情况,总是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雷打不动。谈及此事,邓奎生老师说:“这是一个班主任最基本、最普通的工作。”

邓奎生老师家住吉安遂川,但他却在南康区最北端的隆木乡执教三十多年,家中还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常年疾病在身。执教三十多年以来,他没有因为个人的事耽误一天的工作。

年冬,邓奎生老师的母医院住院,需要人照顾,此时,工作和家庭都需要他,他却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邓奎生老师默默坚守在山区教育的百花园中,用满腔的热血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

学生有难,他倾囊相助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要交学费,有些学生因家庭贫困未交齐,在隆木乡小东小学任教的邓奎生老师,一人垫付了大部分学生的学费,那时的工资每月才四五百元,邓奎生老师一个学期就垫付了几千元。

在隆木乡新小学村任教后,有一个家庭三个孩子,因父亲在劳改,未来学校上学,邓奎生老师了解情况后,及时减免了他们的所有费用,还帮他们连续买了3年保险。

年春,新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张云彩父母因车祸去世,留下她与70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因无经济来源,开学报名没钱交学费,她走到邓奎生老师面前说:“邓校长,我不读书了。”看着她两眼泪汪汪的样子,邓奎生老师立马拿出自己的钱让张云彩把学费给交了,让她能够安心的来学校里读书。

隆木乡地处偏远山区,大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家乡上学,父母外出务工,缺少父母的关爱,邓奎生老师组织各班主任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活动,随时掌握留守学生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作为校长,他关爱教师

作为校长,他注重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鼓励新老师参加各类进修,树立终身学习的工作理念,多措并举引领新教师快速成长。

作为校长,他关心教师生活。年秋,学校来了一批新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外地人,由于学校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到了冬天,特别是晚上,天气特别寒冷,教师洗澡成了一大问题,他立马请人安装了浴霸等生活设施,让教师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作为校长,他注重教学质量,所在学校均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历年来,所在学校办学质量在全乡名列前茅。

脚踏实地,他终身学习

邓奎生老师常常在空余时间阅读各级各类教育杂志报刊,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邓奎生老师说:“我们教育对象是天天变化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艺术、问题处理等需要随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他坚持每天阅读,使自己置身于专业教育教学前沿地带,接受新理念,获取新知识。

工作之余,邓奎生老师还善于总结,勤于笔耕,在《中小学电教》、《教师博览》等杂志上发表了数篇教学论文。

扎根农村,他一直坚守

在37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深深扎根于农村教育这片沃土,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育人,赢得了上级领导、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年,邓奎生老师被评为南康县优秀教师,年获南康市“十佳教师”,年被评为南康区“从教三十年模范园丁”等荣誉。邓奎生老师感人的事迹也相继被南康电视台、赣州电视台、赣南日报、大江网等新闻媒体转载报道。对于这些,他总是显得很平静,依然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三尺讲台。

“俯首甘为孺子牛”,邓奎生就像老黄牛一样,一直在农村的讲坛上辛勤耕耘,甘当山乡孩子的铺路石。

来源南康教育

猛点下面阅读原文,更多职位、人才信息免费查阅与发布!!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
白癜风诊疗体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hj/57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