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八景,很多美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he
南康八景
说起南康的景致,有坪市的莲花山、浮石的大山脑、蕉溪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嘉靖三十四年编修县志时,就已经形成了南康八景:南山挹翠、东渡观澜、苏步名坊、吕仙丹井、苍龙跃海、宝马腾云、秀峰文笔、旭岭书台。下面小野就带大家领略下南康八景。
南山挹翠
指城南五里的郁郁葱葱的百丈山岭,山上有岩可坐十余人,略为宽敞,又称南台山,因山的西边不远处邻有一小山曰小南,秀锐而错落,故而南台山及小南一并称为南山。曾迪有诗《南山诗》:“前山耸奇翠,突兀凌穹苍;凭谪一振衣,万象皆在望”。
东渡观澜
赖茂显的诗《东渡观澜》可以说明一二:“县城东郭芙蓉渡,江水茫茫道路长。几度夕阳归去晚,济川舟楫稳如梁”。芙蓉江,即今天的蓉江,县城城区即为蓉江镇名。古时,江岸两畔及上下游种有芙蓉,每有芙蓉花顺流飘下,故有其名。想必古代时渡口两侧景色绚丽,舟人如流,繁荣似景。
蓉江
苏步名坊
因苏东坡而名。刘宾有诗《苏步名坊》:“玉署才名重,金莲宠泽新。罗湘怜逐客,炎海喜归人。访故寻南野,登高望北宸。遗踪山斗在,千载仰卧芳尘。”说的是苏东坡贬岭南来回均造访过曾在京城为友的南康乡贤田辟,田辟在京城时就夸下海口说自己在乡下的妻子能诗善吟,不想东坡南贬惠州,果然寻来,年近六旬的苏东坡不见田辟,在田辟水阁六经堂留题后,从独秀峰下失望而归,脚步踉跄,回到城里东街的县治旁的古井边的驿站。后人为纪念之,把挽留下苏东坡脚的驿站改名为“苏步坊”,把那口古井改名为“苏步坊井”,列南康八景时,为凑四字,便又称了“苏步名坊”,成为八景中一景。
清乾隆十八《南康县志》记载,虽然未曾见着田辟,但苏东坡以戏谑的语调题留了一首诗《过访田氏园林不遇》:“千里寻来问渺茫,两边杨柳夹池塘。凤凰来到梧桐树,怎奈梧桐避凤凰。”
苏步西街
吕仙丹井
起源于一则传说。传说吕洞宾曾在南康城住过,曾掘井取水用以炼丹,后人便把这井神话了,并视为邑之一景。刘宽有诗《吕仙丹井》:“此井传闻吕弃丹,尽言饮可注朱颜。如何道上相逢者,三十年来两宾斑?”
网络配图
秀峰文笔
即指文峰山之秀美。文峰山原名鸡笼山,乡人取其形似鸡笼而名之,苏东坡访田辟时,将此名改为独秀峰。后人进一步赋予文化内涵,寄意它为南康的文峰,便又叫了文峰山。王仁嗣有《再登独秀峰题壁》诗:“初晴九月碧天澄,几度林泉闲憩曾。强叶满山秋色老,白烟如水晓寒凝。仄随径转刹方见,尖入云中峰欲腾……”。仙人靠石这一景观颇为出名。
文峰山景观
旭岭书台
旭岭即指九日岭,在城北一里,南康县风水山。成为南康风水山,主要有一则传说附着——宋时,县主薄陈升之妻,受赠虎(加足字偏旁)国夫人,有一次“梦有衣冠之人来谒”,怪问之,告曰:吾九日山神也。不久,夫人生子,席上有蛇蜕壳之异状,因合九日二字为旭,故世人均信之。县志记载,孩子长大成人后,到了宋神宗时,竟被拜为相。关于这点,我手头资料有限,无从查实,这被拜相之历史人物究竟是谁?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南康人。陈升死后,谥号为秀公,当时县城衙门前建有“秀公坊”,以思其德而立。历史上山顶曾建有旭山亭,后建祠,三楼之高,规模雄伟,号称当时南康第一山,每每可见山之空缺处有白云飘浮。其实,南康最高山在北边隆木乡的白鹤岭。不过,第一山往往是人文意义居首的。正所谓人高为峰,人文高深方真正为高也。
旭山公园
南康第一峰——白鹤岭
宝马腾云
指县城东南一里之天马山,形状突出,巅处宽平,而马首有空缺不满之处,风水家认为这座山于县邑不利,应补高才好,嘉靖丁末时官府请工取土以增高,不想督工苟且了事,仅筑一小堆于巅,甚至高不过旧址。成为《南康县志》中一处充满遗憾的记载。
现在的天马山大道高楼林立
苍龙跃海
旧名金鸡向日。城东五里有金鸡山,鸡头向东方日出之处,故名。因与二南山相对,且有芙蓉江水遥而过,与东山寺并古塔形成佳境,人们又称之为苍龙跃海。地方有俗语:水打东山田,南康出状元。水打东山田,这个不假,南康终究没有出状元。或许时日未到吧?可惜,今天的金鸡镇溶于南康城的扩张之中,这苍龙向海或是金鸡向日,与上边的宝马腾云一概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网络配图
▍内容来源:南康微视野、南康笔记
▍图文编辑:小野(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hj/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