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有道心中有民记赣州市副市长南
江西日报记者魏星余红举
盛夏的南康,草木葱茏,车水马龙,一片繁忙,芙蓉河畔跳跃着振兴发展的七彩音符。
半年时间建成国家级家具产品质检中心、一年多时间建成赣州港、条背街小巷同时提升改造……五年时间,赣州市副市长、南康区委书记徐兵面对赣州上下顽强拼搏所取得的成绩和新常态下的新挑战,时刻不忘肩上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敢想、会干、善干,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南康速度”。赣州市南康区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排头兵”,在江西省树起县域经济发展一面旗。年7月,徐兵被评为“全省优秀县委书记”。
创新发展的领路人——点燃家具产业“强引擎”
南康,被誉为“江西版的温州”。上世纪90年代,毫无资源优势的南康“无中生有”地发展起了家具产业。
南康家具产业资源、环保承载都已近极限,且家具用材大部分来自境外,采购成本高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唯有不断加快创新升级步伐,才能让家具产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
“如果继续走过去粗放型发展的老路,家具产业就是死路一条。”徐兵问诊南康家具产业并下定决心:不惜牺牲短期的GDP,“砸一些人饭碗”,担负可能带来的稳定风险,倒逼行业转型。
说干就干,徐兵打出“拆转建”联动组合拳,加减结合、破立并举,在砸“饭碗”的同时实施“搬家工程”,一边关停小散乱家具厂,一边加快建设标准厂房。一鼓作气拆除了多万平方米“低小散乱”厂棚;筹集上百亿元资金,建成、在建标准厂房逾万平方米;引导多家家具企业主动申请“入规”,其中实现“入规”家。
家有儿女有限公司是南康第一批标准化、智能化家具生产企业。以前,公司的厂房是典型的绿棚子,企业有“三怕”:怕拆、怕查、怕烧,不敢大胆投入。实施“搬家工程”后,这家以芬兰进口松木为主材、儿童家具为主产品的企业,产值年增幅达%。
家具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木材需求“水涨船高”。徐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能否在不靠江、不靠海的南康建一个进口木材的内陆口岸。”徐兵提出了这个大胆设想,可是质疑声不断传来。为此,徐兵带领班子成员广泛开展调研,“北上南下”到国家部委汇报对接、赴沿边沿海口岸洽谈,争取多方支持启动赣州港项目。
赣州港作为国内首个进境木材内陆口岸,“建设速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深圳”,这个改革的先行先试之举,让建设者们颇为自豪。
“徐兵副市长每天现场指挥调度,工作到深夜是常事。”曾任赣州港项目建设负责人的陈丽萍回忆说。目前,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木材通过赣州港进入南康,家具等产品从这里发往多个国家和地区。南康家具外贸企业由原来的3家猛增到多家。
为进一步提高产业附加值,徐兵还向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发力,补齐研发、销售的“短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南康家居小镇。同时,超前谋划、创新手段,充分运用PPP、EPC等模式撬动社会资本。
一系列联动组合拳出击,让南康家具企业“洗脚穿鞋、规范入园”,整个产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集群产值五年由多亿元猛增到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生产基地,成功走出了一条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南康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财源结构因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攻坚克难的开拓者——啃下改革发展中“硬骨头”
为了广大群众利益,敢于碰硬,善于攻坚,有魄力、有能力。这是南康人对徐兵的评价。
年,刚宣布到任的徐兵从会场前往办公室。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短短的1.5公里路程,他在车上竟花了半个小时。
“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就该从百姓关心的事做起。”徐兵清楚地意识到履新后要做的首件事就是破解交通拥堵。在南康千人大会上,他立下一年内打通城区主要“断头路”的“军令状”。
为啃下拆迁“硬骨头”,徐兵身先士卒,上门入户做工作,用真情和执著融化“坚冰”。不到一个月,就打通了东山北路,进而半年时间推动了9条“断头路”全面贯通。提起这段往事,徐兵笑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断头路”的打通,也拉开了破解南康群众出行难问题的序幕。公交车运营曾是南康人一块心病:公交车破旧,服务质量差,群众怨声载道。“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事情,面对再大困难也要办好!”徐兵决心迎难而上。随后,该区克服阻力收回城区公交线路的运营权,整体收购城区原有出租车及经营权,启动公交总站建设,购置大批新车投入运营。
道路通畅了,公交车多了,百姓拍手叫好。让南康百姓感到舒心的事远远不止这些:铁腕推进矿产品行业整治,关闭城区内所有污染严重的矿产品企业,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对城区所有主要干道实施“白改黑”,一改过去困扰群众多年的扬尘、噪音等问题;创新9种模式、制定6项扶持政策,全面消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提高和改善村干部待遇,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实施南康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区提升改造,使南康一举迈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正是凭着开拓精神,徐兵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用当地干部群众的话说,徐兵带领大家攻坚克难,并肩战斗,用五年干了十年的事。
百姓心中的好书记——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
在工作中,徐兵是一个风风火火的“硬汉子”;在生活中,他又是时刻牵挂群众冷暖疾苦的贴心人。
“徐兵副市长没有一点架子,与群众心贴心。”蓝师林是徐兵对接帮扶的贫困户之一。因挂念龙岭镇村民蓝师林的病情,徐兵经常到他家“做客”。心细的徐兵发现,帮扶的群众中不少是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在南康,像蓝师林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9.07万人。为此,徐兵大力推动实施南康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工作。年起,区财政每年筹集多万元,为贫困群众设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这是继新农合、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之后的二次补偿。
新官也要理好旧账。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带头下访接访,70多件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徐兵同百姓的心贴得越来越近。在打通“断头路”、化解信访积案等一系列问题中,徐兵也深切感受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心里装着老百姓,始终保持赤子之心。
徐兵常说,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工作的动力就有多大,取得的成效就有多明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身正,不令而行”“从我做起”的底气,更为全区干部树立了榜样。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徐兵先后在全区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实干担当、赶超发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大提升”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解放思想、改进作风、为民服务。以制定落实《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二十一条》为抓手,铁手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同时树立“凭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近年来南康区提拔重用的干部中,90%以上来自急难险重工作一线。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五年来,徐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领干部群众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用忠诚诠释了公仆本色,干出了南康新气象,跑出了南康新速度,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再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ly/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