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康市 >> 南康市旅游 >> 城殇上

城殇上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引子:“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城殇》上

一、庾岭南来第一州

“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说起大余,我们总是自豪地引用苏东波的这一诗句来赞誉、宣传大余。是的,谁不说咱家乡美?大余虽然只是一个人口不到三十万,面积只有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县,但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无论从自然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资源经济等各个方面与周边区域相比较,都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还记得去年的电视新闻中播到,市党代会期间,在大余组的讨论会上,上任不久的县委书记在发言中说到:“……大余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头一回听到这样的表述。也许这是为了给今后的政府工作业绩作铺垫,也许如今的大余事实上就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

十几年来,来大余镀金的领导走马灯似的,每个领导都会叫喊自己的发展口号,很振奋人心的,可折腾来折腾去,大余终于成了“经济欠发达县”、终于成了“资源枯竭县”、终于成了……

上个月又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4月6日,邓又林在参加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大余代表团审议时,提及大余的发展问题时指出:近年来,大余县的城市建设水平有所落后,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峻……

我想,邓又林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是给家乡的代表团留了一点面子,因为,近(十几)年来,大余县的城市建设不是“有所落后”,而是相当的落后,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是“比较”严峻,而是相当的严峻。这些,大余人都知道。

十几年前,大余是江西省的工业大县,经济上自然也谈不上什么“贫困县”,因此大余向来只有贡献国家的份,少有国家财政的倾斜扶持,一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即便如此,大余还是那样的美丽富饶。

这当然不能否认沾了“四大钨矿”的光,但大余本县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同样也是红红火火的。而如今,“板鸭之乡”的头衔出人意料地被沙地摘取;“多味花生”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省著名商标还一度不保;曾经走进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南安牌”羽绒服已经自生自灭了;曾经打入国际市场的竹筒席不但没有发扬光大,几乎被人遗忘了;有好几百职工且效益不错的大余钨矿、第二钨矿早已是私人老板的山头了……

还有最为直观的是,南安这个“一水穿城过,美女赛观音”的县城,规划与建设都的的确确远远落后于“与时俱进”的脚步,从外表来看,最近十几年来,发展速度与面貌变化是赣南最落后的一个县。跨入二十一世纪已经十余年了,大余当然也在不断的建设中发展,然而,发展有快有慢,变化有好有坏,抛开假、大、空的格式化官话,我们不妨冷静地自问一下:近十几年来,大余的发展和变化究竟有多少值得骄傲自豪的业绩?

我们的南安府、我们的牡丹亭、我们的古驿道……我们在灿烂的历史文化之中自我陶醉。还有我们的梅岭、我们的丫山、我们的钨砂、我们的稀土……我们在上天赐于的自然遗产和物质财富当中坐享其成,疯狂掠夺。钨砂、稀土除了给大余的水土环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破坏,还带来了什么?

年,正逢钨价狂飙,大余的人均GDP列章贡区之后,居十七个县之首,成了大余经济最后的一个亮点,如今,连这一片遮羞布也被自己给扯没了,或许剔除占人口千分之一不到的钨老板的产业链,人均GDP的气球将不攻自破。

二、世界钨都

N年前,赣南吧有一个主题叫什么《兄弟八家对对碰》的系列帖,“兄弟八家”指的是赣南十八个县市,有人从中乱点鸳鸯谱,把认为实力相当的县与县拉来PK,小标题如:《赣县对崇义》、《南康对信丰》、《宁都对于都》……

不难想象,这类贴引来的是一场接一场的口水仗,大家就各自的经济实力、城市建设、发展潜力、招商引资等等各个方面摆谱较劲,大都是用贬低对方来抬高自己,自然也有不少以数据分析、用事实说话的。记得也看到了一篇《大余对龙南》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早些年,大余的人均GDP甚至经济总量在赣南来说都还比较靠前的,大余人用这两组数字摆在龙南人面前,结果别人回了一句大意是:钨砂挖完了,大余人喝西北风去吧。

大余号称“世界钨都”,以前的中学地理课本上,“钨”资源标志在地图上只有一处,那就是大余。九十年代初,一座象征“钨都”的标志塔矗立在国道与南安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处,一时成了大余县城的一道风景,更是向南来北往过客展示的一张名片。可如同昙花一现,没有几年,“钨都”标志塔就被大余人自己炸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高杆灯。

而“毛竹之乡”的崇义县,当然不好意思建什么“钨都塔”,却打造了“章源钨业”和“耀升国际”两大钨业巨头,开采、加工一条龙,又强又大,傲视群雄。

“钨都”标志塔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炸了就炸了,可晦气的是,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的大余钨业,连自己的阵地也连连失守,金祥、龙威、石雷、牛子石先后易主,大余诸多的钨砂老板正迫不及待地享受着奔驰、宝马带来的快感,甚至葡京酒店的刺激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别人正在做强做大,占山为王。如今,资源整合基本定局,大余不可能打造出“章源”和“耀升”那样的航空母舰了,这对号称世界钨都的大余来说,是不是一个讽刺?试想有朝一日,大余的领导心血来潮重建“钨都塔”,我们还有那般理直气壮吗?

前几天又在论坛看到一则新闻:总投资15亿元钨深加工项目落户兴国县。

三、大余和南康

为什么把南康与大余牵扯到一起,就从大余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民间传闻谈起:戏说广东提出把大余县划归广东省,江西开出一个附加条件:把南康、崇义带上。广东的意见是:崇义可以,南康就不要了。结果不了了之。

之后又一传说:大余在赣南最早申请撤县设市,结果万事具备——其它条件都行,只欠东风——城镇人口不足。不敢肯定这传说的准确性或真实性,但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余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还是相当不错的,否则的话,想有这说大话的虚荣心还不够底气。

弹指一挥间。三十来年了,大余保持了原来的基础优势和发展态势吗?答案是否定的,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余发展的步子明显地慢下来了,唯一快马加鞭的是对山林、钨矿等资源性财富的杀鸡取卵般地透支,事到如今,能卖的都卖光了,大余换回了什么?

再说南康,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对南康的印象就是: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一句话——穷。穷则思变,也是在八十年代初,南康国道旁边一座庞大的建筑物落成,这就是南康成衣市场,生意兴隆红遍了整个赣南。随着国道的开通,南康县城跨越章江连到了金鸡岭。九十年代初,在国道与国道的交叉路口,竖立着一块巨大的宣传牌,一排大字格外醒目:建设新南康,打造江西的小温州。江西的温州城是没有评判标准的,但南康却创造条件率先撤县设市,之后的扩城规模与速度是惊人的,这说明农民进城还是好落脚的,毕竟一大批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早已走出了依靠内需来带动发展的局面。南康的家具城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南康是一个林业资源匮乏的地方,却能无中生有地把木材深加工产业做得如此红红火火,而包括大余在内的周边林业大县,甚至湖南、福建等山区县,只甘做南康家具市场原材料的砍伐工与搬运工。

实话实说,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大余的花卉产业也红火了几年,但是一直都没有形成规模与品牌,所谓的“瑞香世界”最终只不过是一个别墅小区而已。

大家都在发展,不同的是,别人在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发展的比大余更好更快,就拿曾经偏远贫穷的代名词——“三南”来说,龙南首先脱颖而出,定南、全南也在奋起直追。就发展速度而论,大余成了“龟兔赛跑”里的“兔子”。照此下去,也许十年、八年后又会有一个新的戏说(比喻而言):广东提出把南康划归广东,江西同样开出一个附加条件:把大余、崇义带上。广东的意见是:崇义可以考虑,大余就不要了。

四、母亲河

章江,全长余公里,发源于崇义县境内的聂都乡,在大余西北形成主河流,贯穿大余,经过南康,在赣县与贡江汇合为赣江。正是这条川流不息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滋润着大余这方沃土。

七十年代末以前,章江两岸还有不少人家饮用章江河水,一般是天朦朦亮就到河里挑水,为的是图此时的河水相对更清洁些。八十年代末以前,自来水还没有完全普及,离河不远的人家都会在就近的码头或者河边洗衣,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夏天的章江河更是一片热闹,游泳成了人们降署、洁身和锻炼身体的好选择。碧水沙滩总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

年,前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到大余考察钨业,大余县政府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不失时机地递交一份反映章江水因钨矿开采而导致水源污染的情况报告,报告提到大余县建设自来水厂的必要性,并借此机会请示上级拨款万元(无果)……

说实在话,在八十年代以前,大余的环境状况还没有引起平民百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ly/7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