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为什么有人过14,有人过15

中元鬼节,俗称“七月半”。在南康,有人家农历14过,有人家15过,还有的13/16过,这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七月半一定要吃鸭子?七月半的纸包该怎么填?小野搜集了一些资料回答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大家一起看下,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给大家普及更多关于“七月半”的常识!

七月半,为什么有人过14,有人过15?

一说是南宋末年,元朝军队南下,暴虐乡民。当时,客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恐,但又恰逢“中元节”在即,于是,就在元兵到来之前的一天把节给过了——祭祀祖先、普度亡魂,以避兵扰。从此,客家人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天过鬼节了。

第二种说法是,大约在宋代,北方战乱,一批汉人仓促南逃。但就在逃走前夕,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把祖宗带走?按传统,只有在除夕、清明、重阳和中元节祭祀祖先时,祖先们的亡灵才会聚拢回家,能跟着灵牌走。此时离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只有一天,但他们已经等不及。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的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难。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往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过。现在,“七月十四”已经是许多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第三种说法是,以前客家人是迁徙搬过来的,过七月半的时候,过十五买不到猪肉和鸭子吃,都被本地人买走了,受欺负,所以他们就过十四才有猪肉吃。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朝廷规定过14,但是规定到达地方的时候,已经是15了,还有的过13/16,是因为规定到达的时间不一样……

七月半为什么一定要吃鸭子?

传说一: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人们会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过节就吃鸭子。

传说二:祭祀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在中元节当天的祭祀品以鸭子为主。祭祀仪式完毕后,剩下的鸭子,人们就“散福”了,所以留传下来中元节吃鸭子习俗。

传说三:人们认为,“鸭”谐音“压”,在鬼节吃鸭子就能压住回魂,驱魔僻邪。

传说四:农历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相传古代妇女为了壮阳,都会在这一天叫一个男子来陪自己过夜(叫鸭),可是慢慢发现叫男人太花钱,不少贫苦家的孩子就用吃鸭肉来替代叫鸭的习俗,演变至今就变成了吃鸭肉的习惯。

中元节纸包要怎么写?

现在基本上很少年轻人会写这个东西了,基本上都是由香烛店的老板代写,小野搜罗了下写纸包的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参考下!

写包原则是晓得土地就写土地,不晓得土地名称就写大庙,每个大庙肯定有土地神。实在不晓得的,就以地方名字写也可以,例如葬在鸡公山,就写鸡公山灵官土地。知道附近的土地神的可以优先小的写,这个原则和写信把地址写具体是一个道理。

写土地包要写两个,一个是写烧包人现住的土地,这意义就是邮件寄出地址,另一个包是故人安葬的土地,就意义是邮件到达地址。左书XX年X月吉日,右书“中元”和烧包人姓名。钱通过钱两个土地转交到故人手上,故人再通过两处土地把“福禄寿喜”送回来。

如果安葬地址在外地,只晓得地方,例如安葬在湘乡,不知道确切的庙,可以写“本境灵官土地”。

写姓名单给师父代写时有讲究,故人和在生人要用线隔开,以示“阴阳有隔”,两家人要用线隔开。名字排列先要按辈分长幼排列。

除了两个土地包,给故人的,故人的辈份是五代之上为历代祖宗,第五代为太祖、第四代曾祖、第三代为祖。

故人包,已故的人名字每个要单独写,故人就算是夫妻也不可共包,在生人的名字可以家庭为单位写。

有多个故人包叠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把故人的名字处叠放遮挡,但在生人的名字不可遮挡,讲法叫“阳盖阴”。

你们哪里是哪一天过“七月半”?是怎么来的?还有什么习俗?欢迎大家文末留言补充!

内容来源:南康微视野

长按→识别







































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ms/11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