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皇N代搞笑的明代王爷谋反

年,出生贫寒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洪武为自己的年号。一统江山的朱元璋很快就面临如何守护自己江山的问题。于是他一方面以各种手段不断打击和消灭手下那些可能功高盖主的功臣,另一方则将自己的诸多子孙册封为藩王,分封到边境与内地的各个重要地区。他的24个儿子成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一批地方藩王。

      多如繁星的王爷

起初,深感力度还不足够的朱元璋又赐予了他的这些儿子们节制地方军政事物的大权。藩王们俨然就是一个个地方上的土皇帝。他们不仅可以靠自己的封地敛财,更可以不花一分钱的享受自己优越的生活,成为了当时全国生活的最滋润的一群人。他们的子子孙孙都能顺延他们的权力与待遇。

对待功臣刻薄无比的朱元璋

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继位后力主削藩,办的操之过急,引起了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三年后,朱棣成功占领当时的大明首都南京,朱允炆自焚而死,过去的燕王而今登基成了大明皇帝。

朱棣登基后为防止其他藩王效仿他的做法,继续进行削藩。受此影响,一些原本受封边境,手握重兵的藩王被改迁到内地。内地的藩王们也纷纷开始为求自保而主动交出了自己的兵权与卫队。一些地方官员也被朱棣调到中央任职。与这场打压藩王的潮流背道而驰的是朱棣自己又将3个儿子加封为新的藩王。其中次子朱高煦不仅有额外的卫队编制,还被受封汉王,封国云南。但是一心觊觎皇帝位置的朱高煦迟迟不肯离开北京,并多次被揭发谋取太子之位,最终被改封到山东一带的青州。依然不死心的朱高煦继续滞留北京,并私自练兵,最终险些被朱棣废为庶人。

朱棣时代的藩王分封图

后来这位汉王终于在年集合了一帮乌合之众,起兵造反。结果,明宣宗御驾亲征,这位夕日不可一世的藩王不得不迫于形势,出城投降。为了掩人耳目,不让手下知道,平日里跋扈惯了的汉王居然只能走小路向明宣宗投降。

吕梁伟扮演的朱高煦

借着自己叔叔造反这事,明仁宗借机继续削藩。他将更多藩王手中残余的卫队全部没收,并且制定了详细而严厉的律法来限制各地的藩王。从此,明代的藩王们不被允许离开自己的封地,不仅无权干涉地方事务,连自己的人生自由也受到了及其严酷的限制。然而依照祖制给予藩王们的优厚待遇依然没法改变。结果藩王们纷纷成为了靠多生子嗣来榨取国库俸禄的国家寄生虫。

      安化王的十八日谋反闹剧

到了16世纪初的明武宗正德年间,武宗皇帝亲信太监刘瑾,使得后者权倾一时。不少朝臣与地方大员也纷纷攀附其麾下,利用贪污所得,大肆孝敬。地方上的藩王及宗室,也是不食人间烟火,浑浑噩噩。他们当中受封甘肃的安化王朱寘鐇却因为周围人的阿谀奉承,开始忘乎所以,觉得自己有机会谋反做皇帝。地方上诸多对于武宗朝吏治腐败的控诉也被这位心比天高的王爷记在心里。

离经叛道的正德皇帝

这位安化王朱寘鐇平日里一直因自己长得相貌魁梧而沾沾自喜。在周围人的吹捧下,开始觉得有机会夺取年轻的武宗皇帝的帝位。他先是利用贿赂手段,在地方上扶持了两位军队要员,企图渗透到地方驻军中,获得武力支持。年,大理少卿周东度在宁夏屯田,为了贿赂刘瑾,在地方上横征暴敛,引起民愤。恰巧,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又数次侮辱军队士兵的妻子,引起了地方驻军的不满。又因为有蒙古人南下寇边,不少驻扎在陕西和甘肃的明军赶去交战。朱寘鐇便将自己封地周围的军政大员们都请到府上聚餐,当即要所有人加入自己麾下谋反。不少人迫于武力威胁,表示愿意加入这位安化王的队伍。自信心爆棚的朱寘鐇于是派出手下,将还没有对自己表忠心的地方官员们逐一杀害。两位引起众怒的高官也因此命丧公署。

随后,安化王的叛军火烧官府,释放囚徒,并夺取了附近黄河渡口的船只,正式宣布以讨伐刘瑾为名义起兵。当时陕西总兵曹雄得到消息,迅速派军队镇守附近的重地灵州,随即调遣更多部队从各个方向包围了安化王及其党羽的驻地。一些被迫表示参加谋反的地方官员这时候与曹雄取得联系,里应外合的调开叛军主力,将朱寘鐇等主谋轻易抓获。这场波澜不惊的王爷造反,仅仅进行了十八天,便被轻而易举的镇压了。朱寘鐇自己则被武宗下令去藩,处死。

驻扎在西北边境的明军

更为可笑的是,一直到安化王造反被平息,大明中央朝廷还不知道事态的发展,派遣大军赶来讨伐。走到半路,谋逆的主要策划者已经被押解过来。一些正义之士利用此次事变,弹劾朝廷的打老虎刘瑾成功,致使后者被抄家处死。但大明王朝并没有因此而焕然一新,事情过后,一切照旧。

作为一个远离政治,又脱离社会的藩王贵族,朱寘鐇的谋反可谓是自讨没趣,他的失败可谓是理所应当。然而也正是这种远离现实世界与正常社会接触洗礼的环境,造就了他的简单幼稚。可悲又可笑的供养制度给予了他进行谋反的物质基础。明代的官吏们可以动手镇压叛乱,却没办法更改国家祖制,这样注定了安化王的叛乱不会只是一个孤例。于是,安化王谋反被镇压不到十年,另一场地方藩王的造反又给了大明朝廷一记耳光。

      宁王的谋反大戏

相比搞即兴之作的安化王,宁王朱宸濠家族的变迁更加直观反映了明代藩王群体的兴衰历程。第一代宁王朱权是与明成祖朱棣并驾齐驱的地方军政要员,掌握北方重镇大宁的兵马抵御蒙古。在被朱棣剥夺兵权改封江西南昌后,从此醉心于文学、宗教和艺术,有着颇高的造诣和口碑。第二代宁王朱奠培虽无父亲的能力与成就,也在地方上以德服人。到了第三代宁王朱觐钧,情况便急转直下。这位王爷不仅巧取豪夺,还经常以宗室身份参和政治,诬告与弹劾朝廷中与自己有过节的要员,名声极差。

第四代宁王朱宸濠

武宗时候的第四代宁王朱宸濠更是贪得无厌,虽然自己能力低下,却也野心勃勃,妄图利用朝廷内部的腐败,谋得皇帝之位。武宗皇帝自己的诸多不检点行为,成为了他谋反的最好借口。为此,他不但是用尽各种方法为自己敛财,已经到了不惜谋财害命的地步。为了搜罗兵力为自己效力,更是与地方上的盲流豪强混在一起,四处招兵买马。

结果,他大张旗鼓的行为引得封地附近的官吏都知道了他的谋逆之心,纷纷上报朝廷。为了掩人耳目,朱宸濠利用自己厚实的家底,四处找机会贿赂地方官员和朝廷派来的宦官。

结果纸依然包不住火,他的行径在年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明武宗命驸马都尉崔元等人南下处理,又要没收宁王的护卫,又要宁王将自己侵吞的民田吐出来。得到消息的朱宸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的宣布立即造反。他的党羽集全部集合后号称十万大军,并且拥有各类船只千余艘。一行人沿着水路前进,利用明朝军队的腐败和战斗力低下,先后占领了长江沿岸的重镇九江、南康,平日里疏于防范的守军一触即溃。不少当地的军政官员虽然早已知道宁王有谋反之心,却也没有做任何应对措施,只想在自己的一官半职任上混日子了事。等到宁王真的宣布谋反,大家都大吃一惊。

宁王叛军所用的楼船

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的叛军接着开始猛攻江北重镇安庆。朱宸濠计划攻克安庆后进军大明王朝当时的旧都南京,将南京作为他进一步行动的大本营。结果,已经回过神来的明军死守安庆,让宁王的叛军无法继续前进一步。大明王朝在这一带的封疆大吏王守仁此时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带领集合的兵马直接攻打朱宸濠的老巢南昌。兵力空虚的南昌很快被明军攻下,朱宸濠不得不放弃对安庆的进攻,回师江西来救。双方在南昌东北的黄家渡发生激战,主要由乌合之众拼凑起来的叛军不是正规军对手,全军败退支八字垴。孤注一掷的宁王下令用铁链将战船逐一相连,这样即利于防守,又使得胆小者不得逃跑,一副决一死战的样子。结果王守仁下令释放火船进行火攻。宁王的十万大军便在一片火海中化为乌有,将士焚溺而死者3万余人。他自己也和几个儿子一起被明军俘虏。整个叛乱虽然场面很大,声势响亮,也仅仅持续了一个月。期间,剧情发展跌宕起伏,不失为一场颇有看点的权力游戏。

继续堕落

一直到明末,王爷们继续依靠祖制的庇佑,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取得凌驾于整个社会的特殊地位与资源。他们的存在,给大明朝廷带来了苦不堪言的沉重负担。

最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与崛起的满洲军队轮番攻打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这些藩王与宗室中的大部分都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抛进了现实世界,旁人虽然会唏嘘不已但也会觉得无能为力。虽然个别有志者或幸运儿在国难之时挺身而出或被推上前台,但大部分藩王与宗室都在这场浩劫与洗牌中彻底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整个家族与王朝统治更快的都烟消云散。

          

赞赏

人赞赏









































网络推广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ms/14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