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端午节来了,你有我们南康人过得精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午节、夏节等。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寄托哀思,纷纷吃粽子、赛龙舟,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已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全国各地人民都用自己的方法来过端午节。
南康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按照惯例,出阁的闺女这天都要挑上粽子和其他食品、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
南迁到赣南的客家人,在过端午节时,即保留了中原传统的端午节风俗,也融入了赣南本地土人的习惯,如作艾饭、挂蒲和艾、香草烧汤沐浴等,因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池塘里的龙舟赛也让人耳目一新。亲友们扶老携幼穿着新衣看龙舟,整个比赛当天都是喜炮连天,仪仗队员们执着旗子登上龙舟,岸上的人们往池塘中泼洒米饭和米酒,绕着池塘游行3周半后,仪仗队员们登岸快步行走,一边环游一边放鞭炮,直到送龙神老爷返庙才返回河边,将纸船和游船鸭丢入河中,表示将灾难带走,留下吉利。
包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今的粽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不同的口味,除了传统的肉粽、碱水粽及豆粽,还出现了蛋黄粽、火腿粽、豆腐粽、麻辣粽、叉烧粽、水果粽……
洒雄黄
古时的人的确有着饮雄黄酒的习俗,然而科学证明,雄黄是一种含砷的化学物质,雄黄酒也是有一定毒性的,喝下去会对人体有一定损害。目前,南康许多地方已经没有了喝雄黄酒的习惯,但人们仍然会将雄黄酒洒在屋子的角落里,以祛除蚊虫。
吃“五黄”
“五黄”指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雄黄酒。端午当天的午时被称为“毒时”,民间传说这个时候毒气最盛,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来“攻毒”。尤其是吃黄鳝,又被认为是“五黄”中最为滋补的。
不少老人都还存着端午当天吃“五黄”的记忆,从前一到端午节,一些社区都会摆上大桌子,请老人小孩坐在桌前,一起吃“五黄”,把酒言谈
挂蒲艾
南康人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和悬于厅堂中,用以避邪去病、驱蚊蝇虫蚁和净化空气。就连居住在楼房里的现代人,到了端午也不会忘记买来菖蒲和艾插在门楣上,祈祷着平安顺利。
南康人的端午节在继承了传统的中原端午节风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赣南本土的特色,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端午节习俗,但还是基本保持着汉唐时期中原汉族的特色。
▍内容来源:南康说
▍图文编辑:七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ms/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