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有一个甜蜜的村庄访唐江镇沙角坝

近日,江西理工大学曾平老师向南康生活网投稿了一篇文章《有一个甜蜜的村庄——访唐江镇沙角坝村》,讲述了南康唐江镇沙角坝村的故事,在此,发布给各位朋友们阅读,也欢迎更多有写作爱好的朋友向我们投稿。

有一个甜蜜的村庄

——访唐江镇沙角坝村

文\图:曾平

年6月2日,是周六,天气也不算太热,正是出行的好时候。应唐江镇沙角坝曾氏宗亲的邀请,我邀上好友刘典敏先生一同赴该村访问。之前。曾位保宗亲电话告知,他将在唐江镇上的汽车站等我,待会合后,一同去沙角坝。这样最好,也免去了我寻路的烦恼。我简便地把导航定在了唐江镇汽车站,导航显示赣州距那儿仅30公里左右。

由于有了曾位保宗亲的引路,很快就到了新建村的沙角坝。驾车一路走来,明显地感觉到这里地势平坦,村落多,人口稠密。车停曾氏祠堂前,受到乡贤、企业家曾位保(广字辈,66岁);宗祠理事会理事、企业家曾崇平(昭字辈,54岁);宗祠理事会理事曾位松(广字辈,85岁);宗祠理事会理事曾光惠(纪字辈,70岁);宗祠理事会理事曾小东(昭字辈,57岁)等宗亲的热情接待。

一进到祠堂,就看到香案上有个大大的、朱红色的族谱箱。曾小东宗亲捧出一沓族谱数册,我们边聊边讨论着。沙角坝的曾氏宗祠又称万録公祠,那么,沿着万録公的吊线谱,往前追溯,我们就可以确定沙角坝曾氏的源流了。查其族谱,我们得知其世次为:15世据公—16世阐公—17世植公—18世曜公—19世培公—20世德公—21世珣公……33世丞公—34世珪公—35世宽公……61世志高公—62世仕达公—63世福缘公—64世广德公—65世敷昌公—66世本瑢公—67世瑞朗公—68世明棠公—69世兴楷公—70世立璇公—71世万録公。万録公是沙角坝曾氏的开基祖,他生于康熙丙寅年二月,殁年失考。

沙角坝按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序的话,第一位的是曾氏,有余人口,其次有刘姓、赖姓、严姓、吴姓等。曾氏宗祠的旧模样如何?不得而知。现宗祠是在原址重建的,于年落成,座癸山丁向兼子午

沙角坝离唐江镇约四公里左右。说起唐江镇,它早就如雷贯耳啦。在民国时期,江西就有“景德镇、鹰潭、樟树、唐江”四大名镇之说,赣南则有“头唐江、二营前、三古陂、四(筠)门岭”四大名镇之说。当然,这一说法以河西片为主,河东片多有“头唐江、二营前、三小溪、四门岭”之说。唐江之名头可见一斑。

时光荏苒,日月飞梭。长长地路,我们慢慢地走;深深地话,我们浅浅地说。话说明朝洪武初年,卢屋村人在上犹江畔建“七间店”,以七间店为中心渐成集市,时名太平圩。因圩临上犹江,圩中有过路塘,塘、江相连,遂得塘江圩一名,渐渐演变为唐江圩。清代道光年间,这里已形成为赣、粤、湘三省九县附近30多个乡镇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为赣南第一大集镇。全圩划分为30多个商行,如糖行、木行、花生行、生烟行、盐行、牛岗行、猪条行、零布行、米市街等。直至上个世纪30年代初,粤军统治赣州时代,唐江圩才开始升格为唐江镇。唐江圩的繁荣皆缘于商业发达,商业之发达又缘于其水陆交通之便利。唐江镇是赣南除赣州城之外,与邻县贸易往来最多,与梅关古道渊源最深的古镇。它北端连接从吉安遂川,南康隆木、横市、麻双、十八塘一路过来的古驿道;西接湖南桂东,崇义丰洲、过埠、横水,上犹五指峰、营前、东山,南康龙华一路过来的古驿道和水路。既可沿水路(或旱路)顺水东往三江、蟠龙、赣州而去,也可溯水南(或旱路)往三江、蓉江、浮石、青龙、南安,经梅关往粤地南去。方圆百里之内有数百个村镇,百万人家,商贾如云,自然便奠定了唐江镇成为赣南商业重镇之首的显要地位。唐江集市贸易空前活跃,赶集人数一般在三万人左右,旺季可达五六万人,素有“小赣州”之称。

据年编辑出版的《赣南蔗糖志》介绍,年11月,江西第一制糖厂成立。此后,赣南又陆续建设了大、中型现代化机制糖厂七家,它们分别是江西第二制糖厂、江西第三制糖厂、红都糖厂、兴国糖厂、于都糖厂、会昌糖厂、信丰糖厂。至年全赣南地区八大糖厂已形成日处理甘蔗能力达到吨,年产机制糖达15万吨,被列为全国八大蔗糖基地之一。恰巧,唐江就是江西省甘蔗生产和制糖业的中心,农民于甘蔗成熟时“岁寒搭棚绞糖”(康熙《南康县志》)。嘉庆道光年间土糖加工厂已达70余家”(道光《南康县志》)。赣南糖业市场,以唐江为最大。江西第一制糖厂,它是国有大型机械化制糖企业。上世纪90年代,它日处理甘蔗量为2000吨,生产机制糖、糖果,酒精、机制纸等,企业还兼营发电、汽车运输、汽车修理和机械制造等等,是当时的利税大户,辉煌一时。但在年左右,江西第一糖厂正式倒闭,惜哉,痛哉。往日的辉煌终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江西第一制糖厂,就在沙角坝二公里左右的地方。曾经厂区外的蔗田,宛如青纱帐一般连成一片,几乎环绕整个村落。由于有制糖的传统,所以机制糖厂倒了,但佬俵还时不时地会搞些土红糖到圩上去卖。且这土红糖,还罩上了土法环保、传统手工的光环,名声渐盛。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唐江人充分发挥古老的经商传统。近年来,唐江镇已初步形成家具生产、木工机械、食品制品、经编纺织、汽车客运货运等较大行业的相对集聚。这其中,沙角坝的曾氏也走出了一大批“大户”,如乡贤、企业家曾位保(广字辈,66岁),他先是在外打工,后在家乡创办了“南康市春树家具有限公司”,再后来,又把产业发展到了上海,年创办“上海春树家具有限公司”;宗祠理事会理事、企业家曾崇平(昭字辈,54岁),他27岁外出打工,他的勤恳、他的忠心,为企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公司老板极为欣赏他。所以,当他提出创业时,老板极力支持。

说起曾崇平的创业史,还真有些传奇。一次,他陪同老板出差福建泉州,在飞机上,他随手拿起一本机上配的杂志,随便翻翻。这一翻,曾崇平对其中的一则广告,特感兴趣。也就是一则生产彩色地砖的技术转让广告。他悄悄地把这一页的内容,撕了下来。到宾馆住下后,他按照广告上的号码,拨了个电话过去,嘿嘿,对方居然派车来接他去厂里考察。考察后,曾崇平觉得可以干。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老板看出了曾崇平的心思,决定先投入启动资金予他。

年,曾崇平回到南康办起了“唐江德兴彩色地砖厂”。其主要产品是混泥土彩色人行道板砖、植草砖、路沿石、钢纤维井盖等,随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美化城市空间成为了当前的迫切需求。他厂里的产品广为行销于赣州周边及湖南桂东、汝城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沙角坝的曾氏,还特别注重教育,每年都有几位考上大学就读的。年曾崇敏(年生)还考上了北京大学,现在正在读硕士学位呢。在民俗方面,村里还保留有每年的正月初一,举办大型“扛酒”,即添了男丁的家庭在祠堂里摆喜宴,一般都有20余桌。彼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对祠堂的美化及内涵提升,本人及刘典敏先生都提出了几点建议:祠堂门口增添一对石狮子,以壮声色;祠堂里的一对柱子,添置一副对联;祠堂上席正对的下方,添置一只石质香炉。另外,就乡村文化建设,建议先恢复村里的锣鼓队和舞狮队。祠堂理事会的几位理事对建议都欣然接受,准备采纳。

上犹江在沙角坝村,绕了一个美妙的大湾,其轨迹极像一个横过来的“Ω”,曲折有情。愿沙角坝的曾氏族人,在未来的日子里,就像这弯弯曲曲的犹江河水一样延绵悠长,未来的生产、生活发展得越来越好!

(作者介绍:曾平,笔名甄屏,男,江西省赣县客家人。供职于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是该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赣州市杨筠松古建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赣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赣州客家联谊会理事、中国教育电视台《客家情》剧组民俗顾问。热衷于客家文化研究,研究方向为民俗、民间信仰及风水文化等。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及散文散见于《赣南日报》、《今朝》杂志、《客家摇篮》杂志等。著有《故乡寻韵集》、《天涯摇鞭集》、《客家轶闻趣事录》等著作。)

你了解这样的唐江沙角坝吗?转发点赞。感谢曾老师的用心创作,也欢迎更多有写作爱好的朋友向我们投稿。

小编;商务合作联系:

↓↓点"阅读原文"进入南康生活网便民服务平台

曾平

赞赏

长按







































河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寒假祛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ms/57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