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带你走进美丽的南康古镇认识特色
千年古镇南康,靠海临港,美食丰富,特别是籺类小吃众多,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提起南康小吃,人们首先想起的还是南康水籺。南康水籺历史悠久,始产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年历史。由于幼滑可口、配料香甜、健康绿色,南康水籺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南康水籺作为一项地方小吃特色产业发展,销量更是大增,远销周边城市和地区,成为大家来南康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必买的手信。
南康水籺
年1月,北海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南康水籺作为传统技艺类项目成功入选。南康水籺,不仅仅是一道特色小吃,更是南康几代人饮食智慧的凝结,是沉甸甸的一份传承。
据称制作南康水籺的最好水源——青龙井
南康水籺传统制作方法
南康水籺洁白莹润,口感爽滑,可做主食、零食、副食、宵夜,深受人们的喜爱。别小看了简简单单的一块水籺,从原料到成品,工序严格又繁杂,最少得耗费7个小时。
第一步:浸泡。用适量水浸泡优质大米,浸泡至手可捻碎,捞起晾干。根据气候和温度来定,需要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
第二步:磨浆。用磨浆机把泡好的大米反复研磨,把需要一蒸屉水籺用的米浆磨好,最少耗费一个小时。
第三步:炊蒸。将磨好的米浆放入圆铝盘,将圆铝盘放进炊蒸笼,每炊最多可蒸12个水籺。在炊蒸的过程中,大约15分钟蒸熟一层,每隔15分钟放进米浆,待米浆凝固,这样反复蒸6次,水籺就有六层。在制作过程中,全靠师傅的经验,不断观察水籺的干湿和成熟程度,决定添加水分的多少。蒸熟后用手按压有一定的弹性才能把水籺取出。
第四步:冷却切块、调制佐料。水籺降至常温彻底定型后切成菱形或三角形,每块重约克,水籺在常温下一般能保持36小时(冬天48小时)不变味不变质。
秘制佐料特征:选用优质本地大豆,加入提前用盐、赤砂糖、沙姜、八角、大小茴香等10多种中草药熬制8个小时的酱汁和熟花生油、蒜末、酱油混合,淋上正宗的南康水籺,真是令人欲罢不能,“食过返寻味”。
制作甜水籺的重要一步——灌糖浆
水籺出笼
捞出泡好的大米准备磨浆
工人在制作和包装卷心水籺
工人在查看大米泡发情况
甜的、淡的、卷心的南康水籺满足了顾客不同的口味
百年美食南康水籺的古与今
铁山港区南康镇位于北海市东部,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古镇。南康镇近年来屡获殊荣,是全国重点城镇、全国文明城镇、广西历史文化名镇,年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在北海人的眼里,让南康镇声名远播的是一种小吃——“水籺”。
北海本地人吃水籺习惯源于每年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鬼节),要用水籺供奉神灵与祖先。水籺最初是客家人饮食的一种,后来其制作方法被广大民众所掌握,并和北海各乡镇饮食习惯融合,受到除客家人之外的群体所喜爱。铁山港区将南康水籺和其他小吃的制作技艺,包括骨粽籺、碗仔籺、糖搞籺、发籺、卷子籺、大笼籺、白糍籺、叶子籺、虾仔籺、煎堆、鸭脚栗籺等的制作流程,通过文字和视频的形式保存起来,以保护当地传统饮食文化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南康水籺之所以在众多水籺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自带浓浓米香,洁白莹润,口感爽滑,有开胃健脾的作用。
南康水籺始产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较大的作坊是叶氏作坊。叶氏作坊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由叶逢富担任掌门人;50年代初又新兴了“林氏水籺”作坊,掌门人为林家柱,其规模和质量可与“叶氏水籺”相媲美,上世纪80年代初林氏作坊迁往外地改做其他生意。尔后,“叶氏水籺”扩大经营不断发展,成为南康水籺的领军人物。南康的水籺生产不仅没有停止过,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至年,全镇水籺生产厂家达4家,其中“叶氏水籺”最为出名,生意最好。南康叶氏水籺传到现在叶六哥和叶七哥的父亲已是第二代传人。
近日,小编前往南康采访。上午10时许,在叶氏六哥水籺店铺的水籺蒸制车间里,掌锅师傅刘师傅正冒着30多度的高温,聚精会神观察水籺的状况,小心翼翼地往里面添加米浆。刘师傅告诉小编,这笼水籺早上7时多开始蒸,再等20分钟就可以出笼了。店里早餐时间卖的水籺,得提前一个晚上做好。
“叶氏六哥”名叫叶吉兴,今年56岁,从13岁起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水籺的技艺。学艺成熟后,子承父业,在南康镇中心市场卖水籺,顾客络绎不绝,后来买了房子在南康镇朝阳大道开了铺面。六嫂带着两个工人熟练地卷着卷粉,一人卷、一人切、一人包装,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六嫂告诉小编,以前制作水籺全靠手工,深夜12时就要起床准备原料,一直做到天亮才能把水籺做好,卖完才能休息,赚的都是辛苦钱。现在六哥把很多工序交给其他人,只管酱料的采买和熬制。
近几年来,南康水籺销量增大,销往北海市区和南宁、钦州、浦北、灵山、博白等地。尝过南康水籺的人往往都会成为它的忠实粉丝,来南康探亲、访友、办事的人都会买上一份带回家。水籺在南康人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一日三餐加宵夜,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农历七月十四,南康人都有吃水籺的传统;南康及周边乡镇举办宴席的,必定人手一份南康水籺发给吃酒席的亲朋好友。
糖水籺
南康水籺在当地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每天参与其中各个环节的约有多人,产品销售量很大。年该行业收入约万元。在南康水籺制作工艺列入北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南康镇党委政府加强了对南康水籺和其他小吃制作工艺的保护和推广,采取创新招牌、美观包装、无公害防腐保鲜,招商引资做大做强,打造销售平台等等措施,建立地方小吃专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计划把地方小吃做成超千万元的产业。
古老的南康街——解放路
在南康镇采访当天,南康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苫相杰把小编带到三帝庙前的青龙井。他介绍说,南康老街的两口古井水是以前做水籺的商家最喜欢用的水,水质清甜滑润,所以做出的水籺品质超群。现在水井没有人专门来挑水喝了,当地政府把这两口古井很好地保护起来,保护南康优秀传统文化,让后人能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更好地寻根溯源。
素材来源:北海日报视频来源:腾讯视频美丽北海乡村建设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ms/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