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古文名句,迷人醉人醒人
1/10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增广贤文》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里写到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一句睿智之语。该句化所传递的含义并不是在失去某样东西之后,无奈的叹息,也不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是一种豁达。也就是告诉后人,要用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面世,在适合自己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当懂得放下的时候,福报便不请自来。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适合某一个环境、某一个期间、对于失而不得的人很有效,但这句话并不是佛法,任何事情包括一句话都有他不同时间、不同坏境有着不同的意义,你如果能深刻体会到佛门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就了解了佛法的真谛。
2/1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子衿》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3/10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洪应明《菜根谭》
释义:
岁月光阴原本是很悠长的,但是忙碌的人却觉得短促。天地之间原本很宽广的,但是卑微的人却自己将其狭隘。风花雪月原本是安闲美好的,但是劳苦忧心的人自寻烦恼。
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扃牖于生活的苟且,要学会放宽心态,平淡从容地享受生活。生活总有充满不安和困苦,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容应对,这样才能看见更多美好。
扩展资料:《菜根谭》名言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释义:受到宠爱或屈辱都不会产生惊讶,静静看着庭院前的花开花落,离开或留下都不会太过在意,抬头仰望白云聚散。
2)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释义:交朋友要带着三分侠气,做人要心存一点平常心。
3)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看遍了人情世故,才知道年少轻狂的可贵;尝遍了世间百态,才明白淡泊才是最真实。
4/10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牡丹亭》
翻译: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因为进献枕席才成为亲人,等到辞官后才成为亲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5/1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
译文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赏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它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它没有周定的色彩,“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它没有固定的居所,沿着外界的地形而流动;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变,或为潺潺清泉,或为飞泻激流,或为奔腾江河,或为汪洋大海;它川流不息,却没有穷竭之时。这不就是老子在前面几章中描绘的道的特质吗?
居善地:即处于适当的位置,它不一定是最好、最高的位置,还可能是别人最厌恶的地方。我们常常说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上学时选择专业,出来后找工作。有时我们太过看重外界的评价,太过注重虚荣,而换来换去,殊不知适合白己的小是最重要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很低下。
心善渊:人的心要像深潭一样平静而深远,即要有涵养,能包容,不浅薄,不狭隘。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不同的人和事,才能吏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与善仁: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言善信:水客观地映照天地万物,人也应像水一样,恪守信用,直行危言。
政善治、事善能:治民皆应顺应大道,无为而治;行事应该效仿水,遵从潮流,圆润而不僵化。
动善时: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不像火那么热烈,也不像石那么刚强,但人们义知道,水可以灭火,水滴石穿。王夫之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它滋润万物而不居功,它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这正是圣人处世的要旨,即“居下不争”。
6/10
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性德《纳兰词》
意思是:茫茫浮世中,人的一生好似三月的飞花飘摇离乱,追逐它用尽了我此生此世的心力。情缘或者人事聚散都如烟云繁花一样般,沉醉其中忘记了流年轮转。
7/10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不会再错过。归纳起来不外乎四个字:相见恨晚。
——南康白起《浮生六记》
8/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赏析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的白云,那天是蓝的如此昏灰,没有半点眩目之色,虽是碧透碧透的,但却怎么也逃不出悲伤的叹息,只得叹在口上,哀在心中。?
低着头看着地面,却是满眼的憔悴的黄花,哭泣着、悲痛着、日渐消瘦着,这些花儿却怎么望也望不到尽头。?
秋深了,微风四起,却越刮越急,吹得人心儿凉。仰头望去,却看见成群的雁儿向南方飞着,让人心底的凉气不免又加了几分。?
那天与那地相对着、相映着,颇显出几分离愁,却只得在无际的宇宙中漂泊着,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在这暮秋时分,是谁将这些霜叶儿们染成如此让人发醉的红色?是悲秋感冬?是相见恨晚?是热泪盈眶??
不是,那是离别之人伤感的眼泪!?
这是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名句。借秋日的萧瑟景调来写别情的凄苦——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紧紧吹,更有北雁纷纷往南飞。伊人即将远别,此情此景的凄苦枯索景象,不禁为之黯然垂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9/10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非相》
意思是: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出处: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荀子·非相》。
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10/10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蒲松龄《聊斋志异》
出自《聊斋志异》,一个迷恋上尘世男人的小狐狸精说的话:愿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这段话表现了一种孤独的意境。前三句写繁华街景,人生何长,知己难寻觅。后三句写狐狸精痴痴苦等,尘忆浅短,缘分难挽留。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end-
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交流学习使用,如侵权烦请联系后台删除,祝您阅读愉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xs/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