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年各项事业发展成果丰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赣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视察,高度肯定赣南苏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新时代赣州发展标定新的历史方位,翻开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篇章,万赣南儿女深受鼓舞、感恩奋进!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决策部署,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
01
增长保持快速度,生产总值增长8.5%、总量突破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这5个增幅全省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出口总额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增幅均居全省“ 方阵”。
结构得到新优化,三产占GDP比重接近一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突破40%,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突破60%,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突破85%。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个省大中型项目、个市重点工程、个六大攻坚战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和%,完成情况历年 。
各类风险总体可控,超额完成化解政府债务年度计划,金融、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保持定力、迎难而上,交出了好于预期的“成绩单”!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02
工业集聚壮大。实施“两城两谷两带”项目个、总投资.7亿元,已竣工个。新能源汽车科技城落户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82个,国机智骏、山东凯马量产销售;南康家具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品牌价值跃居全国家具行业之首;中国稀金谷建成投产中科拓又达智能装备等7个项目,腾远金属钴等26个项目落地建设,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青峰药谷集聚大健康关联企业80家,青峰现代医药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补链强链,众恒光电等80个项目建成投产,引进投资亿元的名冠微电子项目,填补了我省半导体晶圆生产线的空白;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亿元,于都被授予“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各地首位产业加速集聚,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增至12个。建成标准厂房万平方米,累计建成万平方米。园区“”项目实现全覆盖。赣州、龙南、瑞金 经开区全国排名分别上升56位、60位和13位。规上工业企业家、全省 。青峰集团、开源集团营收突破50亿元。
农业扩面提质。新增脐橙11万亩,是柑橘黄龙病稳控以来新增最多的一年,赣南脐橙获“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规模蔬菜基地8.8万亩,钢架大棚突破20万亩,“赣南蔬菜”品牌标准颁布实施。新增高产油茶林8.5万亩,“赣南茶油”晋级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50强。“赣南高山茶”集体商标注册通过国家首次审核,黄鸡、麻鸭、灰鹅出笼1.3亿羽,猕猴桃、百香果、葡萄9.7万亩。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复产增养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
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接待人次、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开工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福寿沟博物馆建成开馆,大型实景演艺“浴血瑞京”建成运营;省级以上景区品牌、四星级以上酒店数量实现三年翻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幅全省 ,引进华夏银行、农银人寿,全国 稀金交易所开业,瑞京金融获银保监会备案,品钛集团成为年度全省首家上市企业。非省会城市 的杉杉奥特莱斯、步步高新天地等综合体开业运营。入选全省 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设立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城乡面貌大变样
03
五区一体化提速快进。中心城区建成区达平方公里,人口万。总长约50公里的6条快速路建成通车,“一环三连”快速路网基本成形。赣州西站投入使用,高铁新区核心区骨干路网基本建成。蓉江新区起步区26平方公里框架基本形成。市综合文化艺术、现代会展、全民健身三大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中心城区实现公交“一卡通”,新增停车位2.4万个、为历年最多。条背街小巷全部改造完成。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获全省先进,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复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暗访检查。
县乡环境大为改观。各地县城更加路畅、街净、灯亮、景美,大余、于都、崇义成为省级文明城市,龙南、全南、大余、石城通过国家卫生县城验收,上犹、大余获评“中国最美县域”。广大农村环境更优美、出行更畅通、乡风更文明。14个县(区)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首批15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启动建设,完成个村点整治任务,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9%,建成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个,25户以上自然村组保洁实现全覆盖;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提前一年完成,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得到国务院检查组充分肯定。
今日之赣州,城市更具都市魅力,农村更加整洁美丽,一个现代化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
04
昌赣高铁通车运营,赣深高铁、兴泉铁路建设进展顺利。黄金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用,顺利开通国际航线,年吞吐量突破万人次。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寻乌至龙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兴赣高速北延完成工程量60%以上。升级改造国省道公里,国道中心城区改线工程加快推进。华能瑞金电厂二期(两台百万千瓦机组)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信丰电厂开工建设。赣州西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省天然气管网赣州段12条支线具备通气条件。盼望多年的上犹江引水工程暨龙华水厂通水运行。赣州基础设施历史性改善、整体性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05
中科院稀土研究院挂牌成立,是中科院近十年在全国布局的 院所。获批筹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赣州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章贡区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赣州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赣南数据湖示范园建成运营。5G应用示范城市启动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8.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55%,增幅全省 ;获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省最多;孚能科技评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新引进和培养产业领军人才18人、高层次人才人。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1枚、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金奖1项,我市在国际和全国科技赛事中实现金奖“零”突破!
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06
全面深化改革获全省考评“四连冠”。“放管服”改革取得革命性进展,“赣服通”市县分厅全部上线,8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1%。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新增减免税费49.1亿元。
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七大市属国企集团顺利重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启动试点,赣南苏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成功举办中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首届纺织服装博览会等重大活动32场,签约项目个,引进投资超10亿元项目71个、超50亿元项目8个、超百亿元项目3个。
赣州综保区获批一般纳税人试点。赣州国际陆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验收,中欧(亚)班列开行量进入全国内陆港“ 方阵”,铁海联运“三同”班列超列,年吞吐量突破60万标箱,实现爆发式增长!
生态建设力度空前
07
污染治理强力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达到时序进度,钨渣水泥窑协同处置纳入危废豁免管理,寻乌废弃矿山治理案例编入全国省部级干部培训班教材,历史遗留的废弃稀土矿山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保设施加快完善,建成投运工业固废处置中心2个、垃圾焚烧发电厂3个、污泥处理项目1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22座。
生态屏障持续巩固,河(湖)长制、林长制有力推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探索”入选中国改革 案例,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7万亩,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遏制;第二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成功签订,《赣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上犹获全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单位,瑞金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石城列入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崇义成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环境质量全省 ,PM2.5、PM10降幅全省 ,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高于考核目标,水质综合指数全省 ,生态环境质量达近年 水平!
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08
全年减贫15.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7%,4.5万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省市91件民生实事年度计划全面完成。
公办幼儿园建成所、在园幼儿占比达43.1%,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获教育部肯定。建成投用城乡学校30所;中心城区建成普通高中3所,结束了十年没有新建高中的历史。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开办。
医院北院完成升级改造,市妇保院新院等51个项目加快推进,入选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医院医院医院。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社保卡就医结算全面启用。
新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个,市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
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62万套,基本建成1.57万套。历史遗留的章贡区返迁安置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过渡期5年以上征拆户基本安置到位。
成功举办第五届市运会、第四届文化惠民周。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应急管理扎实有效,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全省 ;信访工作群众满意率居全省前列;扫黑除恶综合考评全省 ,公众安全感和公安满意度居全省首位,司法行政满意度大幅提升,获评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市。
赣南人民带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奔向全面小康!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xs/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