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南康之历史长河中的南康
南康,因海而起,因港而兴,因圩而生,因圩而盛,是北海市多个乡镇的传统商品集散地。
斑驳厚重的骑楼墙体,优雅细致的阁楼雕版,无不诉说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喧嚣。
传唱不衰的卖鸡调从街头巷尾飘出,珠场社学延续代代莘莘学子的梦想,沉淀着小镇的古朴与幽静。
为向读者展示南康这座古镇的概貌,方志君将节选推出《千年南康》文集系列文章。
“南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地名,顾名思义,含有地域方位康吉祥和之意。北宋开宝五年(年)至明成化八年(年)近年间,于石康设县,南康镇境古属石康县,处于县城之东南,历来是物阜民康的富庶之乡,因而得名。
南康镇鸟瞰图(铁山港区志办供)
南康储存了丰富的古镇元素。
一个地名总有与之俱来的文化因素,经济繁荣总有文化的支撑。
南康中学是南康文化教育的一个窗口,这所南康的最高学府,是大多数南康学子从南康走向外部世界知识殿堂的一个通道。南康中学前身是珠场社学,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年)改为合浦县珠江区公立两等小学堂,年被设立为合浦县立第三中学。南康于清道光年间至民国初年属合浦珠江行政区团,故也以“珠江”为校名。
南康中学校门 (叶国建 摄)
清嘉庆以后南康的教育大有改观,开合浦乡镇教育风气之先。书院、学塾在南康颇具规模,兴教之风延续不辍。目前南康镇的中小学共有26所,校园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现代教学设备优良,教学相长。“尊师、守纪、好学、善思”从来都是南康中小学传扬的良好风气。
教育的硕果使这里人才辈出,翘楚棫朴。科举考试时代南康共有30多位进士、举人。年至年,多位合浦籍的中山大学历届毕业生中共有13位南康学子,所学专业遍布文、理、法等学科。许锡清、廖愈簪、廖国器、廖国彦等人当年分别毕业于京师法政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他们都是民国时期出自南康的治政贤能。南康地灵人杰,著名作家、诗人白原,著名剧作家林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都是从这方水土走出去的文化精英。
著名作家、诗人白原
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
北海合浦的陆上交通在年之前,客货物流以马车、手推车、乘轿和骑马为主。北海于清宣统二年(年)开始建设公路,至年建成北海至廉州、北海至南康2条公路。北海至南康公路长约50千米,途经三合口、福成两圩镇。南康是当时合浦52个乡镇中最先开通公路的,也是唯一开通通商口岸的乡镇。北海至南康的公路于年通车。公路专线改变了南康的经济面貌。
赤江位于南康东南方约13千米。这里有丰富优质的高岭土,制作陶瓷的历史悠久。最早于清咸丰年间就有人在此建土窑烧陶。具有余年历史的赤江华侨陶器厂现为“广西老字号”企业之一。“义和祥”是南康最早的民营乡镇企业,吴氏兄弟也是南康最早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实业的企业家。
年,合浦赤江华侨陶器厂工人在生产沙煲出口(胡永昌摄)
南康不乏搞经济实业的才干俊彦。陈寿卿先生民国年间在北海经营东华公司、珠光电力公司,曾出任两届北海商会会长。他除了运筹实业,发展本埠商业,还致力于地方慈善公益事业。抗日战争期间他接济难民,带头捐资重建北海爱生院,救助孤老病残。
南康的百年骑楼老街是一道著名的亮丽风景线,目前广泛研究的多是探寻一种地方人文文化的历史积淀。但是,换成以经济的视角透视百年沧桑,最早建于清道光年间的解放路以及沿江路、胜利路骑楼老街,是记录古镇南康延续发展的最好历史实物,与北海的珠海路骑楼老街何其相似。
南康骑楼(李君光摄)
作为名镇与名城之间的共同元素,百年骑楼老街都是表现地方历史亮点的一道轨迹。这里有珠场珍品、乡野物产,各行各业招商引资,贾客云集,夜以继日,自然一派繁荣景象。
南康,现在是广西历史文化名镇、广西小康建设示范镇、全国重点城镇、全国文明城镇、中国特色小镇。这张傲人的成绩表,使千年南康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百年骑楼老街是富庶之乡、名镇南康的地标建筑。
纵观南康的历史人物谱,能“黼黻于朝,俎豆于社”的俊才真不少。民国初期任广东省铸币厂厂长、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的许锡清,当年敢“铁肩争道义”,出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力主与红军合作交换物资。廖愈簪两度中举,精于诗文、医学,曾任北海审判厅厅长、广东省高级法院二分院院长,廉洁职守,偏拗于整肃司法腐败之风。廖国器曾任合浦县县长兼公路局局长,任内注重公路建设,尽自己所能做了不少民生工程,使民国版的《合浦县志》得以付印。廖国彦于年出任北海第三任市政专员,主政北海期间,在平定金融风波、市政建设方面颇有建树。李其林曾于年在北海参加刺杀日本间谍中野顺三的行动。年,中共南路特委在南康举行武装起义,攻打国民党驻南康沿海的警备大队第四中队,毙伤敌数人,起义的烈士张义生、钟逢仁是南康人民反抗黑暗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英雄。
名人是名镇最有震撼力的名片。
陈建功先生多年来乡情萦怀,奔走于首都北京与珠浦海角之间,引领文艺界名家精英雅聚于枌榆旧社,盛开文化大餐,营造一道历史文化名城的耀目光环。白原先生总把“珍珠故乡”的独轮手推车、水的乡思珍藏于文稿之中。林骥先生虽老骥却未息鞍,屡开文学讲座,为北海文学青年指点迷津,扶掖后进,《乡情浓,浓似酒》是他的一曲乡情系于乡土的深情吟咏。欧凯明先生以粤剧艺术饮誉海内外,每年于“北海文学周”期间,率领广州红豆粤剧团名伶生旦献演于家乡父老,德艺双馨。
欧凯明,国家一级演员
南康,风规真淳。乡情总揣在南康人的怀中。
南康宛如漫长的画卷,从古镇到名镇的丰富画面,蕴含的都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地方气息,温润的文化肌理。放目远看,后续的画章中将有南康更美好的未来。(黄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xw/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