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为了孩子的明天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

年7月25日,赣南日报06版刊发了《为了孩子的明天——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教育扶贫工作纪实》专题报道。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报道中一个个沁人心脾的瞬间。

“老师……来了……”近日,南康区大坪乡中坌村患有语言障碍的11岁男孩玲玲站在家门口,远望着送教老师往他家的方向走来,欣喜地拍手喊道。当天,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两位老师再次来到玲玲家,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玲玲患有先天性自闭症,3岁时一场意外导致其语言发展障碍。两年前,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老师卢花通过家访了解他的情况后,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套施教方法,提供上门教学服务,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

“自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以来,玲玲变化非常大,如今他变得开朗多了,还能清楚地说出简单的句子。”卢花感慨地说。

这是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在教育扶贫方面的一个案例。

自年以来,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本着让每一名残疾孩子都能健康成长的理念,实行了零拒绝办学,在招收轻、中度残疾学生进入校门的同时,对重度残疾孩子则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学校党员教师每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不少于2次,送教上门遍布该区乡镇。今年春季,该校党支部为该区14名重度残障少儿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

控辍保学是教育扶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之一。该校党支部对南康区适龄儿童因重度残疾未能及时入学情况进行排查,实行学校党员干部包片、党员教师包乡镇进行催学、劝学。在劝返过程中,党员教师详细了解学生辍学的原因及现状,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到劝返工作全覆盖。

去年秋季开学后,该校启音九年级的学生云云迟迟未来学校报名,该校教师黄苏玲几次电话催促无果后,便来到云云家家访。得知云云是因为体恤相依为命的奶奶劳作辛苦,加上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想外出务工赚钱养家,而他的奶奶想让他放弃学业尽快学一门手艺谋生的情况后,黄苏玲耐心地劝导祖孙俩,并详细讲解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安排、就业引荐等情况。云云的奶奶在黄苏玲的陪同下到学校详细参观了解后,支持孙子完成了学业。今年,云云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后顺利毕业。

为做好南康区资助政策宣传,确保建档立卡对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学校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在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zy/65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