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一起来看看,南康区文化发展锦囊中
点击上方“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南康区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实施综合文化站升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农家书屋等多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近年来,南康区狠抓圩镇文化科技活动中心、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文化科技示范户“三位一体”的农村文化工程建设,共投入多万元,建立了20个圩镇文化科技活动中心、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和个文化科技示范户,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同时,该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80%以上的村建立了文化室和文化活动中心。
目前,南康区以乡镇综合文化场所为主体,以社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为基础,遍布城乡、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已基本构建。
送戏下乡(图:杨晓明摄)
2
深化改革,文化队伍不断壮大
夂钅
为适应文化发展的时代需求,南康区加大文化单位改革力度,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形成文化单位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分配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南康采茶歌舞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勇告诉笔者,该区采茶剧团由差额拨款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较好地解决了剧团演职人员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了其创造文艺精品、服务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如今,南康区的专业剧团和13支业余文艺团队经常活跃在乡村、活跃在田间地头,深受群众喜爱。同时,该区以老年大学、文化馆为阵地,常年举办舞蹈、声乐、器乐、摄影、书法、美术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业余文艺人才,并成立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摄影、文化娱乐、奇石根艺等协会,创办了业余文艺学校。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该区还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乡土文化人才的成长,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精心构筑文化活动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南康区积极组织乡村自身开展文体活动,每年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举办农民文艺调演,让农民编排不同形式的节目,品味不同风格的作品,畅享不同的文艺乐趣,让文化盛宴走向寻常百姓。
10月29日,在文化艺术中心剧院举办了第二十二届“南埜之声“大型文化艺术节晚会
3
夯实基础,文化成果普惠大众
悠扬动听的歌声在舞台上空飘扬,时尚动感的舞蹈充满活力,诙谐搞笑的小品让人捧腹大笑……“送戏下乡”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村民们看得不亦乐乎。“如今,看戏不仅仅是城里人的事,我们乡下人也能在家门口看大戏,农忙之余也能享受几分文艺味道。”南康区赤土畲族乡富田村村民黄振文高兴地说道。像这样的送戏下乡,该区专业剧团每年都要演出多场,业余文艺表演团队演出多场,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文化发展带来的乐趣。
随着数字电影工程的实施,南康区农民在家门口看电影也不再是难事。今年以来,该区组织了18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深入乡村和学校,精选了一系列优秀影片下乡放映。“我们全区个村,每年放映12场,确保每一个村(社区)每月能看一场电影。”南康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刘庭福告诉笔者,群众在自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宽银幕、高清晰、立体音响营造的电影视听效果,尽情享受这一“文化福利”。同时,该区充分发挥文化场馆作用,依托文化馆、图书馆、剧团等公共文化单位,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开设了计算机、服装设计、书法美术、装潢设计等培训,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文化润泽
让南康这方土地更加魅力无限
来源:赣南日报
文字:郭兴
制作:刘雪梅吴寒邱昱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zy/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