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男人爱不爱你,都在细节
文
《浮生六记》·主播
阿成
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沈复的作品《浮生六记》。
沈复将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放在前半部分,而将愁苦坎坷放在后半部分讲,在谈芸娘之死前,沈复插叙了一段美好的生活情趣。
也是这段记述,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更加多样有趣的芸娘和沈复,彻底奠定了本书的美学地位。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沈复的作品《浮生六记》之第五章:闲情记趣兰鹃菊,惜物风雅芸巧思。
素心春兰
我记得自己童年能直视太阳,还能看清细微事物的纹理,所以常有超凡的乐趣。
夏日蚊子嗡嗡,我将它们想象成一群仙鹤飞舞,有一次我将蚊子驱赶到帐中,以烟雾喷覆它们,蚊子飞在烟雾中,我则把它们看做是白鹤飞于青山云端,愉悦不已。
在土墙边,草丛中,我常常蹲在旁边,以昆虫为巨兽,以土块为山丘,以凹陷为沟壑,神游其中,开心不已。
我迷恋草丛观察的乐趣,以至于下体被虫子所咬,肿的不能小便,仆人找鸭子来吸我身上的毒,吓得我大哭起来,从此传为笑柄。
这些都是我童年的趣事了。
成年后的庭院闲趣,在于剪裁盆景,爱花成癖。
认识了张兰坡后,逐渐明白了接花叠石的秘诀。
花以兰花最佳,其幽香韵致最难得。瓣品,稍堪入于花谱的,更是不可多得。
兰坡去世前,赠送于我一盆荷瓣素心春兰,肩平心阔,茎细瓣净,我像宝玉般珍重它。
我在外游幕的日子里,芸亲自为它灌溉,花叶繁茂。
然而不到两年,兰花突然枯萎而死,拔起根茎查看,根系洁白如玉,花芽生机盎然,难解原因,只当是自己没有福气欣赏它,叹息不已。
事后很久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有人想分植一盆,而我没有同意,那人便偷偷用开水把它浇杀了。
从此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养兰花。
花卉之中,第二是杜鹃,虽然没有香气,但是花色可以长久赏玩,而且容易剪裁。
只是芸爱惜花草的枝叶,不忍心修剪。
惟有每年秋天菊花绽放之时,我便秋兴大发,摘花插瓶。
花枝插入阔大的瓶口,才能舒展自然。不论是五枝花七枝花,还是三四十枝花,瓶口中间一定要有一丛花枝怒放,以不散漫、不互相挤轧、不靠近瓶口最佳。
至于花枝的形状,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但花枝之间要参差有致。
根据桌子的大小,一张桌子放置插花三瓶至七瓶之间,多了就显得眉目不清楚,如同市井之家的菊花屏障一样了。
插花置瓶,或密或疏,全在于懂得造物之美的人,能否安排得如在画中才算及格。
如若用木本的花果插瓶,剪裁一定要先执于手中,从横、斜两个角度审看它的态势,再从反、侧两面选取它的形态。
剪掉杂乱枝丫,以体现舒朗、瘦劲、沧古、独特为最佳。
以一竿绿竹,搭配几粒枸杞,或者几茎细草,配上两枝荆棘。如果位置适宜,还会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情趣。
一株盆树剪裁而成,至少需要三四十年。
我平生见到万彩章老先生,一生剪出来几棵。在扬州见到虞山的游客所送的几棵,可惜明珠暗投,我并未见到它们被人稍加珍惜。
盆景汇总的花石点缀,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神游其中。
一杯清茶,让人凝神入志,才能在幽静的素斋中品味。
惜物垂泪
园林讲究虚中有实。
譬如,开门通往并不存在的院落,而是一处竹石掩映的假门,仿佛有门,其实没有;
又如墙头上低矮的栏杆,仿佛上面有一处月台,实则没有。
贫寒之士,屋少人多。
我和芸侨居扬州时,房屋仅有两间,但上下卧室,厨灶、客厅都以木板和裱糊的纸遮挡布置后,空间还绰绰有余。
芸曾笑着说:“如此布置虽然精致,但终究不是富贵人家的气象啊。”
我在山中扫墓时候,捡到纹路如山峦的石头,回来和芸商议,我按照芸的方式,用宜兴的长方盆叠起一座假山,仿佛根据云林石法一样,凹凸起伏,如同江边石矶。
空出的一角,用河泥种植白萍,假山上种了云松。花了好几日功夫才完成。
到了深秋,云松蔓延满山,花朵正是红色,白萍浮出水面绽开,神游其中,如登蓬莱仙岛。
和芸一起观赏,此处布置水阁,此处立一处茅亭,此处可以凿“落花流水之间”。
心中构想多多,仿佛已经移居假山之中。
一日傍晚,猫儿打架争食,从屋檐上坠落,连盆带架,顷刻间全部破碎。
我叹息着说:“即便是这么一件小玩意,也犯了上天的忌讳吗?”两个人不禁为之伤心落泪。
除了盆景,静室焚香,也是闲暇中的雅趣。
芸曾经把沉香、速香用水汽蒸透,在炉上放一个铜丝架子,距离火焰半寸,慢慢烘热,这时的香气幽静蕴藉,而且没有烟气。
佛手忌讳醉酒之人用鼻子嗅闻,一经嗅闻则容易腐烂。木瓜则忌讳出汗。
每次见人将摆好的供品随手取下嗅闻,又随手放在一边,便知这些都是不懂供养之法的人啊。
我闲居的日子,案头的瓶花从未断绝。
芸说:“你的插花,能够具有风晴雨露之时的意态,精妙入神。绘画中常有草虫细绘之法,何不仿照着试试呢?”
我说:“虫子跳跃,不受控制,如何效仿呢?”
芸说:
我有一个办法,只是有将生灵作为木偶的罪过。
虫子死后色泽不变,寻觅螳螂、蝉、蝴蝶之类,用针刺于腹部,用细丝系在花见,调整四肢,或怀抱枝梗,或踏足枝叶,宛然如生。
我听着很欣喜,按照这个方法,插花时做了草虫,看到的人无不惊艳称绝。
像芸这样心思微妙的闺房中人,真是少之又少。
芸巧思温情
我的朋友鲁半舫,擅于画松柏梅菊,又精通篆刻。
我曾和芸寄居在他家的萧爽楼一年半时光。
这座楼共五间,我们住在第三间,早晚和风雨来临时都可以远眺。庭院中有一株木樨花树,清香撩人,走廊厢房,环境幽静。
仆人和芸一起做刺绣衣服,换取日常开支。
芸擅长用简单的厨艺,烹调美味。瓜蔬鱼虾,一经她的手,便有不俗的味道。
我素来好客,来往的朋友畅酒之余,也和他们学习一些篆刻书法,赚取的润笔费用,交给芸招待客人茶酒。
如此循环。
会友的时候,萧爽楼有四忌:忌谈官职升迁、忌论官府时事、忌作八股之文、忌赌牌掷骰。
若犯四忌,必罚酒五斤。
当然还有四佳事: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苏州城有南园、北园,菜花黄的时节,园子风光甚好,周围却没有酒家,如果自己带酒过去,酒冷了,终究不如对花热饮的快意。
众友议论难定,芸说:“明日只需各人出酒钱,我自担炉子来。”
众人笑着答应。
回家后我问芸,果真自己担炉子去吗?
芸说:
当然不是,我见集市中有卖馄饨的,他的担锅、炉灶都有,雇佣他去怎么样?我先准备酒菜妥当,到那里后再热一下,茶与酒都有了。
街头有一个姓鲍的,以卖馄饨为生。花了一百文钱雇了他担锅同去,鲍姓的人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众友人知晓此事,无不欢笑叹服。
这一日风和日丽,遍地黄金之色,青衫红袖随风吹拂,穿行田间,四周彩蝶飞舞,令人不饮自醉。
不久,酒菜已经热好,众人坐于草地之上大吃起来,姓鲍者也颇有不俗风度,邀来一起饮酒。
杯盘狼藉时,众人都已经陶然欲醉,长啸歌吟。
红日将落山时,想念粥的滋味,鲍师傅又煮了粥,众人饱腹尽兴而归。
贫寒之士,起居、服饰、饮食,以及器皿、房屋,都应当俭省而洁雅。
我喜欢喝点薄酒,不喜欢很多菜点。芸就为我设计了一个梅花盒:
用白瓷碟子六只,中间摆放一只,周围摆五只;底部和盒盖均留出凹楞,盒盖之上的手柄有如花蒂。
把它放到案头,就像一朵墨色梅花盖在桌上。
打开盒子,仿佛菜肴装在梅花瓣中,六种颜色,两三个知己随意取食,吃完再添续。
我的帽子领袜,也都是芸自己所做。衣服破了移东补西,但都是干净、整洁。
刚到萧爽楼的时候,我觉得光线太暗,就用白纸糊墙,房间这才明亮了起来。
到了夏天,楼下的窗户被去掉了,又没有栏杆,我觉得空洞没有遮挡。
芸便想到,用旧竹帘来替代栏杆,样子果然构思精巧,十分雅致。
夏月之时,荷花初开的时候,晚间含着花苞,早晨时开放。
芸就用小纱囊包一些茶叶,放在花心里。次日早上再取出来,烹煮雨水冲泡,香韵妙绝。
这些就是我这一生和芸相伴的闲妙时光了。
今日共读《浮生六记》▼
今天我们读到沈复和芸娘在生活美学上的点滴艺术。
虽然这些日常,清淡而平常,但是却处处透露着两人脱俗的品格和美好的内心。
明天我们将继续领读《浮生六记》的第六章。
一杯茶,一缕花香,有什么独属于你自己的生活美学呢?这样的细腻给你的生命带来了什么体会呢?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想法!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阅读好书,共同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
我们明天见,晚安!
简单1步,完成打卡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参与到共读打卡中来啦
现在点击下方打卡按钮
一键记录你的共读成长
每天21:30,我们不见不散!
参与打卡的小伙伴
还有机会收到十点君送出的福利哦
▲共读打卡,记录成长
-领读-
海岛罗布泊,好好活着,认真思考。个人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zy/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