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赣南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
中共赣州支部遗址——章贡区大新开路
20世纪初,赣南与全国各地一样,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赣南人民身上。特别是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地主阶级相勾结后,赣南人民犹如身陷茫茫黑夜,受着残酷压迫和剥削,生活惨不忍睹。“禾镰挂上壁,锅里没米煮”,就是当年赣南人民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赣南人民,渴望自由,渴望解放。年鸦片战争后,赣南人民多次揭竿而起,英勇反抗,终因种种原因而失败。直到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赣南人民的自由解放之梦,才渐显出实现的曙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赣南的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带来光明和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赣州后,赣南青年学生热烈响应。根据南昌学联的通知,省立第二师范、省立第四中学、省立农业学校等中等学校推举出代表,成立了赣州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并在卫府里举行了集会,揭露外国列强的侵略罪行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集会后,青年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途经市中心、排楼街(今阳明路)、棉布街(今解放路),振臂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誓死争回青岛”“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表现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气概。南康、兴国、于都、宁都、信丰、大余、上犹、崇义、瑞金、石城、龙南等地,也纷纷声援五四爱国运动。日本制造“福州惨案”后,赣南与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日高潮。一天,“赣州学联”和“劝用国货会”得知有一批仇(日)货藏在船上,立即派人带领“仇(日)货检查队”逐个码头检查。果然,“仇(日)货检查队”在龟角尾码头停靠的货船上,查出一大批日本海带、布匹、百货、药品等。“赣州学联”和“劝用国货会”不惧江西督军赣州镇守使吴鸿昌的威胁和弹压,在卫府里联合召开大会,集中焚烧了这批日货。南康、宁都等地抵制日货的斗争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赣南查禁、抵制和烧毁日货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赣南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文化,成为当时赣南新潮流。赣南知识界中的先进分子,纷纷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昌、南昌等地求学,逐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或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他们不断向家乡亲友寄送革命书报和马克思列宁书籍,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赣南的传播者。到年春,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赣南籍青年已有30余人。兴国籍青年学生袁玉冰(后改名袁孟冰)是赣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年夏,他与黄道等在南昌组织了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鄱阳湖社”(后更名为“江西改造社”),创办了《新江西》季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江西》的出版发行,不仅在赣南,在江西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此之外,《新青年》《向导》《共产主义ABC》等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刊,也在赣南先进青年中传阅。此外,寻乌的刘维锷、邝才诚、古柏,宁都的连政公、温雪堂,兴国的陈奇涵、胡灿、鄢日新、萧以佐,南康的陈赞贤、朱由铿,以及福建龙岩的邓子恢等,都较早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到年底,在赣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就有余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赣南进步青年心中深深扎根,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这为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建立基层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茫茫黑夜亮明灯
(朱由铿、陈赞贤等建立中共赣州支部)年8月的一天,在赣州城内大新开路的黄家祠堂的大厅里,血气方刚的3位青年陈赞贤、朱由铿、谢学琅作出了一个庄严的历史性决定,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赣南的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赣州支部干事会(隶属于中共江西地委),朱由铿任支部书记,陈赞贤、谢学琅分别任支部干事。中共赣州支部创建者
朱由铿(前排左)与陈赞贤(前排中)、谢学琅(前排右二)中共赣州支部干事会的成立,犹如茫茫的黑夜中亮起的一盏耀眼的明灯。从此,赣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一个崭新历史时期。
来源丨中共赣州市章贡区委党史办
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zy/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