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康有着千年历史人文积淀的村落幸屋村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22/4358927.html

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南康唐江镇,雄踞着一座穿越千年历史的古村——幸屋村。远近知名的幸屋村,是一个人口大村,居住着七百来户人家。该村是一座人文积淀厚重的客家名村。这里自古人才荟萃,至今遗迹颇多。

千年客家古村--南康唐江镇幸屋村

历史渊源

村前是广阔无垠的平川,人称“幸屋坝”,村后有逶迤起伏的山峦,上犹江像条缎带似的绕过坝的前方,长达上十里。正是这条宽展秀丽的江河孕育了这片沃土,这片沃土造就了谱写历史篇章的幸氏英雄。

建村之初,这里称“康邑长伯图鹿鸣乡石塘堡幸屋坊”。南宋末年,即公元年前后,登嶷公从高安迁上犹安河桐子居住,由于沿江往来于上犹、赣州间,渐渐迷恋上离唐江镇十华里的这块茫茫荒原。他成了这里第一位拓荒者。他成功了!现在,有逾万名后代在为中华繁荣而效力。外出创业的子孙不计其数,其中在广东兴宁居住的竟达数千人。人们以崇敬之情,尊他为康邑一世祖。从偃公算起,登嶷公是第86代。   

最初的开发情况已无详细记载,直到五百年后,即公元年这里才第一次编印族谱。不过,先祖们从无到有,在生产水平相当落后的年代里一步一艰辛地走过来,实在不容易。他们花费了二百余年、经过十二代人百折不回的努力,村庄才初具规模。

登峰造极的建筑艺术

在诸多古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的应该说是“幸氏宗祠”(即大祠堂)其标志是公元年前后,在子恭公一代人手里落成。时至今天,这座建筑仍称得上了不起。房屋全长约五十米,有四层楼高,分前中后三厅,刻着七副对联。门前石檐柱镌刻一联:平远山临两阶蕴藉人多少,潆洄水抱一族中和气往来。

厅内立柱均镌刻对联,不乏名人之作。赖相栋拜题联(赖相栋,乾隆六十年(年)进士,历官江苏沛县知县,署高邮知州。)

直立的通天柱由整体石头制成,中间天井结构较为独特,非直通型。

宗祠墙砖带有“幸恭祖祠砖”铭文,表明宗祠在子恭公一代建成。

祠堂后为幸瑞景宅(子恭公第8代孙),宅子早已破败不堪。

走下台阶,是空旷的广场,可容纳许多人娱乐或集会,广场右侧那口古井是村庄悠久历史的象征。那直径近二米、高一米的圆柱形围栏竟是由整体石块凿成,井圈为整块红石雕凿而成,实属稀罕珍贵!泉水清澈明净。另一口由于水质变差而填塞掉了。传说宗祠基地为象形,古井建在象形眼环内。凿井时,师父为了考核两个徒弟的本事,叫两个徒弟给井定位,一个徒弟埋下一枚铜钱,另一个徒弟用银针插下去,正插中铜钱孔中央,照针垂直挖下去,挖到眼珠,泉水汹涌而出。两个徒弟按照师父要求,准确定位,由于过分激动,拥抱着大笑而逝。为了纪念这两个徒弟,在宗祠内雕着金鸟,排列神主左右,共享牲礼。传说终归传说,但古井依然存在,源源不断喷涌着甘冽的“乳汁”,哺育着历代幸氏族人。

广场前方是菜园,往前是一个小山坡,长满了各种树。有几棵古棕引人注目,每年花开季节,孩子们采下新叶,编织成“蟋蟀”、“青蛙”之类的动物,形象逼真,令人赞叹不已。

东西之分

子恭公生有五子,其中以公卿公和公相公很知名。他们分别居住在大祠堂的西东两侧。从此村庄有了“西边”与“东边”之分。公卿公的曾孙蒙诰、蒙诚二人合建“和宁堂”,后来称之为“西边祠堂”。建筑面积虽不及大祠堂,但也相当气派。青砖素瓦,古朴雅典,石柱、天井全由整石制成,不愧为无价之宝。门前有宽敞的大院,每年春节与大祠堂同时开放,全村男女老幼涌向这里举行欢庆活动,热闹非凡。每到暑假,中小学生便三五成群在祠堂内纳凉,谈天论地,其乐融融。不料,此建筑于七十年代被拆毁,一座价值连城的古建筑从此消失了,实在惋惜。

公相公的子孙稍晚些时候建成了“东边祠堂”。六十年代用作仓库时不慎失火,建筑物遭到损坏。 

现在,唯有大祠堂依旧伴随着人们,成了众人的精神支柱、文明与团结的象征。许多人来此凭吊先祖。实现了他们长久的宿愿。当烛光照亮着这幽深大厅,鞭炮声打破周围寂静的刹那,在场人激动万分,心也颤抖着。多少年的离别与思念、梦幻与祝福在这一瞬间全面迸发出来,使人亲身体验到幸福与泪水冲撞在一起的滋味。

焕发新生机

从康熙到道光年代,幸屋村经历了繁荣的鼎盛时期。许多高水平的建筑落成,用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以及地上、地下排水系统都相当完善。墓地也十分讲究,甚至达到了“豪华”程度。但历史进入光绪至公元年间,正像全社会处于衰落之中一样,这里也显得荒凉凋敝。公元年至年间,生产得以恢复,一大批青年进入到工矿企业或是高等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座气宇非凡的古庙坐落在村东南角,面积很大,以至后来局部改成了小学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戏台、会堂、厨房等设施基本未变。正厅内,曾陈放着一尊特大佛像及众多菩萨,一面大鼓与古钟,布置得庄严肃穆。公元年佛像被毁。庙的正门前,几棵常青树英姿飒飒。站在那里,一望无际的农田尽收眼底。每当油菜花盛开或是水稻成熟季节,老人们喜欢来此聊天取乐。隆翘的屋檐处,悬挂着铜铃,在疾风中飘摇的时候,发出阵阵清脆的响声。四十年代,村里售出部分公用土地,筹款在旁边建设了新校舍,从而使这所小学具有了一定规模。远至五里外的孩子也在此上学。在这里接受过正规教育,度过了美好的儿童时光,至今难以忘怀。 

这里还有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载入史册,这就是三十年代全村共建的拦河大堤,俗称“坡基”。这里气候温暖多雨,每年端午节前后都面临水灾。为此,在佑贤公的倡导下,完全依靠全村义务劳动而修筑了这条大堤。堤高二米多,长约三华里。迅猛下冲的河水从此受到遏制,数千亩农田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由于未使用钢筋水泥,每下暴雨时一些年长者便自动上堤巡逻,即使半夜告急,只要铜锣一响,人们便纷纷突击抢修。此情此景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在记忆中,有好几次终于决口了,但不久又被新土填平。

穿过葱葱绿绿的稻田和甘蔗地来到河边。河面颇宽,水不深,一些沙滩显露出来。过去这里的水上运输很发达,扬起白帆的船只常常结伴而过。自从上游修起了电站,随着汽车迅猛发展以后,这河的境况有了变化。在静静的河边许久,再也看不见那千帆竞发的场面。正是:岁月的长河在悄悄流逝,历史又进入到新的里程。

如今村里人口增加到近三千了,新屋在不断向东西北三方向延伸。外迁另建聚居地的,计有西坑村、长岭上、铜锣排、内潮、乌埔、坪市东坑以及上犹县杨眉寺、于都县梓山等地,共约一千五百人口。至于广东兴宁的分支,系登嶷公的曾孙郎酆公的后代。他们那里的发展盛况,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这样一座凝聚了古老艺术和智慧的村庄,你去过吗?

(文章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召集令

为方便浮石老乡交流,我们建了一个浮石老乡万人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ly/7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