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南康即将失传的民间文化打台
来源:陇南工匠世家装饰(陈志颖)
《三阵子》赵海峰、卢顺义、张进峰等演奏
锣打鼓儿赛,闲言提起来。
锣鼓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置,在民间大众中也广为普及流行,每逢大事,必有锣鼓。锣鼓的主要乐器是锣、鼓和钹。锣鼓演奏时,需要把各种乐器有机地组合编排起来。 目前中国比较有名气的是山西晋南的威风锣鼓——天下第一鼓。
今天别的都不说,单说南康徐家坪的社火锣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无古不成文”,还得从老话说起。话说以前每到逢年过节定会敲锣打鼓,尤其一到腊月里,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基本闲了下来,便会相约上几个联手搬出家具。
锣跟嚓钹是全村人集资筹钱购买的,鼓是村里人亲手制作的。以前村里养的牛多,放牛的时候时常有牛从山坡滑落摔死,剥下来的牛皮是做鼓的上等材料,牛皮经过去毛,去油,熬制晾晒后便成为熟皮子。看上一个好日子,背篼背上好礼当,去请来会做台鼓的木匠,备好木料,楸木做鼓身是最好不过的木料。将木头做成片状带弧度的小板条。
放到特制的圆形匣子上,一个木桶状便呈现眼前,里面放上几个铜铃铛,瞒上熟好的牛皮,用干了硬如骨头的水鹅木削成一尺来长,一头尖一头大带个小疙瘩的长木钉。有规律地依次从鼓身边缘的牛皮上固定到鼓身上,最后装上两个小铁环,一个崭新的台鼓便制作成功了,台鼓边缘熟皮子时没有处理干净的黄牛毛依然坚韧不拔的长在上面,看起来是那么的原生态。
《抢麻糖》
从此以后这些家具就成为了全村的集体资产。(打锣鼓在村里也叫打家具)收拾妥当后便摆到村头的碾韬里敲打一翻,大小娃娃听到声音便会不约而同地相聚一旁。场面热闹非凡,声音惊天动地,余音绕山飘扬,十几里地外都能听的一清二楚。对面山上的能古里人听到后,也会赶紧搬出他们的家具放到对面山头上敲打起来。还有木仁垭的人也同样把家具搬到他们庄的千年大柳树下打的锣鼓喧天,无形之中形成三方对战,各个打的不亦乐乎。
我所记忆中的就是这么个情景,那时候只觉得好玩,家具的声音好听,并不知道所打的是什么曲目。现在经过研究发现,目前所流传下来的鼓有;悠扬厚重感的《长坂坡》《蛇倒退》《慢三阵》《十二连锤》紧张欢快的有《抢麻糖》等四种鼓法。由于其特殊性以及时代的变化,现在能打的基本上寥寥无几。一来家具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二来没有统一制式的谱子。学起来比较复杂,只能口传心授,年轻人学的寥寥无几。现在只有村里有过世老人头年接纸的时候打一打…
近年来,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政府关怀下,给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基层文化设施,锣鼓唢呐,板胡二胡、戏曲乐器样样俱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也得到较大改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的丰富了起来。
商务合作:-
主编
.net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ms/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