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三下乡之南康卢屋村
古人诗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忆三下乡第二弹——探访南康卢屋村,体验客家淳朴的风情学习客家人的文化底蕴。
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主题,年7月3日下午,我院赴南康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著名客家古村——唐江镇卢屋村,寻访古村落历史,了解学习当地人文底蕴。
千年古村卢屋村坐落于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南康唐江镇,自古以来,此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宋、元、明、清代,该村共产生进士13名,文武举人30多人,其他拨贡、庠生、廪生、登科及第者也逾百人。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后具有高级工程师、硕士、博士、正副教授等职称、学位者七八十人,还有不少获国务院津贴者和特级教师,这样的辉煌历史,让人不得不产生敬仰之情。
走进卢屋村,路并不宽敞,斑驳的墙壁上贴着用毛笔写就的征兵通知,字体苍劲有力,两边的房子都是实打实的老房子;路过一家可能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理发店,敞开着门,泛灰的墙上挂着一面简单的镜子,在镜子的对面坐着一位披着干净白布的老人,身后站着一位中年理发师,一心一意地打理着老人的头发。咔擦,似乎能听见头发被剪断的声响,时间在这里如同静止了一般,没有什么能够打破此刻的宁静,惬意而悠长。沿途的房子墙根布满了青苔,墙上写有“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大字标语至今仍保存完好,电线拉得很低,纵横交错,宛如画家的笔迹。
在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村内的建筑。枣子树下,侍郎师汪故居是也。这是一座建于明朝时期的建筑,雄伟大气,房屋直进三栋,分上厅、中厅、下厅,厅与厅之间有东西厢房,门上刻有精致的花板,墙上装饰着泥塑梅兰竹菊,三国故事;景孟公旧居,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天井依然在发挥作用,旁边摆满了美丽的盆栽,四处通风透亮,保持着当时的建筑风格;乡间的小路旁灌木丛中错落着一些运动健身设备,村中的老人孩子闲暇时锻炼健身,一派悠然。
最后队员们来到了卢氏宗祠,最外面的雕梁画栋暗示着宗祠的超然地位,宗祠大门两边各树立一根刻有麒麟的石刻华表,中堂宽敞大气,气势磅礴;正祠前面两侧的墙上挂着卢屋村的地图、历史渊源和卢氏世系表等,里面则供奉着卢氏家族历代祖先的数百块牌坊。队员们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卢氏子孙对自己祖先的崇敬以及他们身为卢氏后人的骄傲。
每一块青石、每一块墙砖、每一块瓦砾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千年古村文化传承的魅力,以及历史与现代、传承与改革的冲击,这是人文与现代科学的和谐共融,既是对农村建设的发展,也是对人自身的关怀。
图文来源
宣传中心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xs/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