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各地名字由来,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地名如人名
一个地名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民俗、历史和特色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渊源与意义
历史奔腾向前
流传中许多地名已发生变革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宁乡
来见识一下许多年前
那个你不知道的宁乡
玉潭
即指县城南门桥旁的一处深水潭。因其水晶莹澈亮如玉而命名。据传五代时有马希广、马希华兄弟曾诱引溪洞蛮寇进犯长沙,遂先在玉潭两侧屯七千步卒夹击,遏制了蛮寇的进犯,并获全胜,从此玉潭之地开始出名。
玉潭自明代起就有桥即南门桥,明清文人们在《西宁十咏》中所赞颂的“玉潭横秀”就是指的这一景观。
(玉潭镇)
道林
这个名字已经传承有上千年,清同治《宁乡县志》载:“道林,宋处士谢英隐居于此,卒即葬焉,以英抱道,名道林”。
还有一个说法,相传周封姬姓亲族于道国,公元前年被楚国灭亡,于是道国人一部分南迁至此,并取名为道林,意为“道人之林”。
(道林古镇)
花明楼
旧县志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取唐诗宋词之意境,命名花明楼。地以楼为名,所以叫花明楼。
花明楼人才辈出:楚大夫靳尚受封于靳江,大夫堂楚韵犹存;明末清初陶汝鼐,誉之“楚陶三绝”;湘绣巧艺杨世焯以国画之法植入绣艺;堂孙女杨佩珍以罗斯福肖像令湘绣轰动世界;一代领袖刘少奇,为革命鞠躬尽瘁,功勋卓著!
沩山
沩山,名称的来源有两个说法:其一,沩山原名围山,意思是被水围绕的山;其二,舜的一个儿子名沩,在此开山,所以叫沩山。
沩山是沩水的发源地,山上有始建于唐代的密印寺,还有千佛洞、唐宰相裴休之墓、宋理学创始人张南轩父子之墓等,可谓人杰地灵。
(沩山密印寺)
黄材
黄材,实际叫王宅,意思是大王居住的地方。
只是宁乡口音“王”与“黄”同音,“宅”与“材”难分,“王宅”变成了“黄材”。
黄材是历史著名的“黄唐起义”发起地,曾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核原材——铀。巧夺天工的青铜国宝“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与西周古迹震惊世界,青羊公主与大禾方国的故事流传千古。
(青羊湖)
金洲
沩水两岸分,西有一潭东,东有一金洲。金洲,取“财富聚集地”之意,得名自明清时代就有根可循的“金州湾”。
铁铺岭战国墓群的发现,佐证了战国金洲的变革风云;汉宋墓群的出土,再现了金洲的昔日繁华;清代湖南“四王”之一的经学大学士王文清、湘军名将钟开兰、“东京大审判”法官向哲浚、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大师等俊采星驰,见证了金洲的钟灵毓秀。
(金洲新区)
巷子口
巷子口,原名项式口,项氏者,项羽家族也。传闻项羽垓下兵变,自刎乌江,族人为避难辗转湖湘,隐居在宁乡地界,得名项氏口。后来经历史变迁,项氏口也就叫做了巷子口。
大宋状元易祓、词人萧氏夫妇、易祓女婿罗仲儒、易门“六进士”,晚晴李新庄与张寿荃等前后20多个进士都生长在这里。“宁乡人会读书”的民谚,正是从这里起源。
白马桥
白马桥的名字,源自护送唐僧取经的白龙马。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完成后,白龙马独自四处游历,在宁乡地界遇见妖怪祸乱百姓,于是在当地一座古桥上舍身除妖,从此以后这座桥就叫白马桥。人们在桥边立了一座塔,并逢年过节焚香祭拜,感谢白龙马。
后来当地就以桥命名,唤作白马桥乡。
(宁乡一中白马桥中学)
历经铺
因街道办事处驻地距县城10华里,为宁乡至长沙必经之第一铺,故名历经铺。
历经铺街道文化历史悠久,南太湖境内有国民党上将陶峙岳将军故居及古墓群、广为流传的“黄巢起义”传说,历经铺村的朱家老屋、文革时斑竹桥、批林桥,净土庵境内的清朝古墓穿越岁月烟尘,诉说着悠悠往事。
双江口
双江口因沩水在此一分为二得名,水运发达,交通方便,大小两个码头是宁乡市货物集散必经之地,历史上有小上海之称。
因水运发达又与长沙距离很近,文夕大火后,许多长沙人拖家带口到双江口避难,双江口也因此成为许多长沙老人的“第二故乡”。
龙田
龙田自古有见龙在田、凤栖南山,龙凤呈祥之说,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传说龙田曾经有一块大约九亩的田地,形似龙头。田中间有两口井,就像龙的眼睛,所以取名龙田。龙田往南有一座山,山上梧桐滴翠,栖息着一对凤凰,因此取名凤凰山。
千百年来,龙田气候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确是一处风水宝地。
(龙田集镇)
双凫铺
双凫铺,古为驿站,今为城镇。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对神秘水鸟,依恋沩水,栖息于斯,不愿离去,给当地带来吉祥、兴旺,民间便以“双凫”而冠名,沿袭至今。
双凫铺制鞋起源于80年代,镇现有鞋业10余家,产品畅销20个省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革鞋生产基地之一,素有“中部鞋都”的美誉。
在双凫铺镇有著名的佛教名山――“南楚灵山”回龙山,素以“南岳山的香,回龙山的烛”使回龙山与南岳山齐名而闻名天下。
(廻龙山)
回龙铺
回龙铺,古称洋泉镇,因有上中下三处洋泉湖而得名,“铺”即古时官道上的驿站。
传说很久以前,南海观世音大士率领25位诸天至此安营扎寨,其中24位诸天落户回龙山,而蛇岸诸天驻扎洋泉山,且洋泉山连接雷锋山脉绵绵千里,虎视八百里洞庭,蛇岸诸天与其他24位诸天形成上山下铺、回望之势,因此得名回龙铺。
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卓越,是湖南省有名的优质稻、优质鸡、优质猪“三优之乡”。
(生态工业园)
横市
明崇祯17年(公元年)开圩,因一横石横亘圩门,侧有一麻石砌水井,泉水清澈见底,四时不涸,故名“横石井”,后改称“横市井”,年定名“横市圩”。横市自清末建制,设团局,历经变革,年撤乡设镇。
横市自古就是通商要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横市已成为周边九个乡镇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南康区康北经济圈的中心。
(横市集镇)
南田坪
相传古时候,有一陕西蓝田的贵妇人,为避秦中兵祸,和丈夫一道南逃,来到南田坪开荒安居。
他们沿袭北方相对先进的农耕技术,很快便创下一份不小的家业。不幸的是,有一年山洪暴发,她和丈夫猝不及防,葬身于洪水之中。当地人盛赞蓝田妇女的勤劳,就把这一片土地叫做蓝田坪。
后来时过境迁,“蓝天坪”也成了“南田坪”,沿袭至今。
(南田坪美景)
老粮仓
唐宋时期,老粮仓成为重要的产粮区,加之有江运便利,官府在望北峰下、楚江之畔修建了大量粮仓囤积官粮,始得名“老粮仓”,并沿用至今。
屯粮重地官兵众多,因平时守粮枯燥,便时常与周边百姓进行蹴鞠比赛,老粮仓一带于是蹴鞠盛行,时至今日,老粮仓人仍旧保持此项传统。
此外,老粮仓自古手工艺精良,青铜雕刻技术可追溯至商周。今日,老粮仓已经成为中国首饰文化之乡,章子客的大名蜚声全球。
(老粮仓珠宝工业园)
朱良桥
朱良桥素有“柑橘之乡、绿色银行”的美誉,柑橘种植历史长达多年,是全国绿色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
朱良桥以一位渡工姑娘得名。相传在朱良桥还没有修桥时,两岸往来全靠渡船,有日因风大浪急不慎翻船、溺死数人,这位渡工姑娘内疚不已,决心在此建一座桥。
在山洪几次三番冲毁即将竣工的木桥后,渡工姑娘跳下河抱住桥墩抗击山洪,最后用生命保住了木桥,此后这座桥就叫做“姑娘桥”,并演变至今日的“朱良桥”。
煤炭坝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苦竹寺的山村,村里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母女相依为命,生活艰辛。
一天晚上姑娘做了一个梦,白发仙人告诉她在村前的河坝里有一种黑色的淤泥可以用来生火取暖。第二天姑娘照做,果然有用。一传十,十传百,来担黑泥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人们把这种能燃烧的黑泥土叫煤炭,从此这个地方叫煤炭坝。
煤炭坝镇位于宁乡市城西北方向,与益阳、桃江两县接壤,镇域内含煤面积达20.7平方千米。年之前曾是湖南省最大的乡镇煤矿,所产烟煤行销湘鄂、两广及江浙地区,有“三湘第一煤”的美誉。
(煤炭坝工业遗址文化园)
资福
资福镇地处宁乡县的中部,因宋朝年间月形山上建有资福寺,取“资宇福轩”之意而得名,年撤区并乡时由原资福乡、檀木桥乡、珊瑚乡人民政府合并命名资福乡,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资福镇。
资福镇地处宁乡旅游线路三角形的中心地带,处于原生态状态,两江三岸人文丰富。境内有年历史的陶器生产基地,七星村有座七星寨,建于宋朝,为当时绿林好汉聚集地,目前村落保持完整;清泉河村石鱼塘环境优美,如图如画;声灵山观音殿远近闻名。
(资福集镇)
灰汤
灰汤温泉是三大高温复合温泉之一,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温泉泉眼出水温度高达98℃,历来被誉为“神水”、“圣泉”、“国汤”,灰汤因此得名。
境内有东鹜山、桃花谷等风景怡人之地,三国时著名政治家、蜀相蒋琬诞生在灰汤,宋代状元易祓、晋才子薛暄、清文人廖森、御史王文清等都曾来此浴身吟咏,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老一辈革命家乌兰夫、王震、王首道、张震等曾在此休养,留下了著名的“将军楼”及诸多佳话。
青山桥
相传在清雍正年间,域内澄泉湾地段有一富民名为谭青山,有水田多亩,但有30多亩在流经本地的涓水河对岸,为了与河对岸群众来往方便,同时又利于其对岸粮食收割,遂在河上修起了一座桥名为“青山桥”,后来就成了本地地名。
另有一说法,据清嘉庆《湘潭县志》记载:青山桥,元赵康读书处,后中省元,号青山,故名。
手工业是青山桥发展颇为可观的行业,其中以建筑业为首,为本镇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行业。
(青山桥集镇)
流沙河
因沩水支流“流沙河”流经境内得名。流沙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积淀,是一个美丽的文明古镇。
自然风光奇秀,罘罳峰为宁乡旧十景之一,隋末唐初,山顶建有金凤禅院,先道后佛并存。矿产资源丰富,30年来流沙河的河沙满足了娄底、涟源等城市以及周边厂矿各种基础建设的需要。
牲猪、家鱼的养殖历史悠久,“宁乡花猪”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年被国家标准总局确定为全国三大优良地方品种之一。
(流沙河集镇)
文、图丨王子一
编辑丨袁凤姣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END-
人民路九号小区管家——海欣物管全面提质升级,
想知道更多小区资讯,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xs/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