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文学年第12期总第期
开栏的话:
年砥砺奋进,年沧桑巨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周年,为了全面展示南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丰功伟绩,树立的时代丰碑,《南康文学》从本期起特别开设“喜迎建党周年”专栏,推出系列文学作品。热忱欢迎广大作者拿起笔,为党讴歌,为时代讴歌,为人民讴歌。[报告文学]喜迎建党一百周年
水之声,水之爱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赣州市南康区水利局
赖华明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运行中求得平衡,如水,多则泛滥,少则干旱;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水与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因而,演绎了水是生命之源的哲学命题。水,在我们的生命中是多么的重要啊!水润万物,让我们获得生长;水滴石穿,让我们获得成功;水入大海,让我们获得博大。——题记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当时的南康各界异常激动,人心振奋,不约而同地以各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实况直播。因为在此次全国先进的表彰名单里有南康区水利局。不仅如此,南康区水利局还是全省水利系统唯一一家获得此项荣誉的单位。
带着骄傲与自豪,我们追寻着赣州市南康区水利局五年脱贫攻坚的奋进之路。一路走来,我们深深感受到:南康区水利局扶贫之路的每一步,都迈得坚定执着,落地有声。其过程无比艰辛,但却凭借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南康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留下了许多先贤圣人过往的足迹,更是留下了许多人与自然抗争的英雄故事。南康人民自古以来在“六山三水一分地”的环境里生存,这种生存环境造成了一个地区经济的贫乏,然而,穷则思变,变则通。终于,南康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无中生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干成了一件件前人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这大规模的治水就是其中一件。南康区水利局,这个水的管理者,以一滴水的力量,自觉融入到这场跨越千载贫困的奋战之旅,汇聚成了南康区脱贫攻坚的澎湃气势,演绎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赞歌。
大坪自来水厂掠影
以水滴石穿之韧劲抓农村饮用水安全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把安全水送到家!”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南康区主要领导认真研读精准扶贫的系列文件,深入南康广大山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山区。经研判,解决贫困群众安全饮用水的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必须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南康区委、区政府经研究决定,要以水滴石穿之韧劲抓农村饮用水安全。
这是一份托付,更是一份责任。
年3月,张春林同志转岗履新南康区水利局局长,恰好与脱贫攻坚的战役不期而遇。战斗可谓是打得如火如荼,在没有任何迟疑中,他接过了前任的“接力棒”,开始了人生新一轮的跋涉。
这项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林水系统,特别是水利部门,在过去只是一个与自然作斗争的部门,人们只能依靠人力进行普通的修补、防御。党的十八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至此,水的问题被提到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从未有过的战略高度。
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张春林同志上任伊始就带领班子成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南康的山山水水,全面了解了南康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作为脱贫攻坚中的最重要考核指标和载体的水利,他反复思考水、水利、水利工程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并在“绿水青山”中找到了理论的依附和支持。
于是,一个关于南康水利事业发展中的大思路在以他为班长的南康区水利局领导班子的内心世界形成,随着调查的深入渐渐的明晰起来:在前任的基础上,构建大水利发展格局,把脱贫攻坚与水利事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继续把存在的短板进一步改进完善。
区水利局党组在工作中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干部的头脑,指导大家的工作实践。同时,自觉贯彻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方针。
南康区的水利扶贫该如何推进?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又该以何种方式来保障?这是关键。南康水利经过“十三五”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以来,南康区水利局争取上级资金和区财政投入2.4亿元,拉开了建设10个千吨万人、24个百吨千人和个小微供水工程的大幕。但农村与城市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没有实现“同服务、同价格、同管网”的三同目标。要彻底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使命,就历史的落在了这一届水利局领导班子身上。
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是脱贫攻坚中的硬战,就像解放战争中的“大决战”般艰辛,战线长达数万公里,涉及到全区的18个乡镇(街道)和个行政村,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更需要一股韧劲,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的力量。
年3月底,省扶贫办、水利厅、卫健委等部门联合下文,要求各县市区开展水质检测工作。接到上级指令后,区水利局主要领导考虑到取水样点多面广,各个地方情况不一,工作十分琐碎和复杂,第一时间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并提议尽快召开会议布置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在年3月25日召开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项目建设暨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在区委、区政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的影响下,南康区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区18个乡镇(街道)和个行政村共多份水样的送检,为全省最先完成该项工作的县区之一,同时,也是全省率先完成水质安全评价的县区。此项工作得到省水利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副省长罗小云在南康调研水利工作
自古道:“水乃生命之源”。饮水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年,是实施水利扶贫补齐供水短板,确保让南康人民都用上安全的自来水的收官之年。为此,南康区水利局继续投入整合.16万元,建设项目53个,继续政策补贴新安装贫困户自来水户。这“一推一拉”的结合,使贫困户安装自来水比例达到了95.6%,在年的脱贫攻坚普查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农村饮水安全“零”问题反馈,高质量通过验收,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喝上了幸福水。
赤土畲族乡红桃村布坑组和社下龙组的71户村民(其中11户是贫困户)曾经为水的问题犯过愁,原来每家每户都是饮用山泉水或井水,在丰水季节还好,到了冬季不但水量小,水质也得不到保证,再加上该村组地势较高,水源不足,季节性缺水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年3月,区水利局派出技术人员对全区农饮季节性缺水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并提出解决措施,将该问题挂图作战。在年5月底,在红桃村布坑组和社下龙组新建了供水池,铺设了管网,不仅解决了71户村民的用水问题,还将自来水管网延伸到了周边村组,一百多户农户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我们翻开水利局的工程建设台账,一组组跳动着温度的数据映入眼帘:
5年来,南康区共计建设供水工程处,总供水能力吨,铺设管网5.4万公里,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农村安全饮水规划投资计划任务,实现每个乡(镇、街道)都有百吨千人以上供水工程覆盖。管网系统已经延伸到村一级。
5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南康水利人却以主人翁精神,干完了平时几乎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干完的事情。在时间的跑道上,他们跑出了自己的速度,跑出了自己的风格,跑出了自己的担当。
以水入大海之胸襟推进“城乡一体化”
家水厂建好后,如何发挥它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这届领导班子必须直面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供水的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同服务、同价格、同管网”的三同目标。南康区水利局提出了建立“一家公司全领域管理,两个企业分区域推进,多家水厂同标准服务”的“1+2+N”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成立区、乡两级水务管理站,实行领导带队、分片包干,形成了农饮工作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事事有人干。这一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整个水利系统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南康水利工作在求真务实中,迎来了自己的最佳发展时期。针对乡村一级的自来水厂收取的费用远远难于满足日常开支的问题,南康区水利局从以来积极争取区财政万元资金用于维养补助,按照“用户多有利润的不补,用户少无利润的多补”的原则,对各水厂进行差异化奖补,对人员工资实行反比例差异化补助,即用水户越多补助越少,用水户越少补助越多,分别给予0.5万元至6万元不等的补助,确保水厂人员工资足额发放。同时,维养经费实行正比例差异化补助,对各水厂按照每户30元的标准进行维养补助,用户越多补助越多,确保维养经费落实到位。万,虽然不是什么重金,但凝聚着区委、区政府情系人民的执政理念,保证了近50万人的农村饮用水的安全,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提升。万与50万之比,比出了区委、区政府的为民情怀。为了确保乡镇供水一体化目标一以贯之,实现可持续发展,区、乡两级共同招聘了一批水厂管理人员。上岗前,通过以大带小,“实地+基地”等模式,对各水厂运行管理人员开展一体化培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区水利局主要领导亲自给他们授课,给他们讲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特别是做好管网设备的维护保养,解读《一记录三台账》,明确供水工程管理人员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工作任务,要求管理人员对标对表开展工作。不仅如此,还出台了《管理考核十六条》,制定日常考核与年度奖惩相结合机制,采取“现场督导+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xs/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