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middot江西媒体赣州行南
秋分节气尚未来到,节日的欢乐气氛已扑面而来。9月8日至12日,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25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开始了以“喜看丰收感恩奋进”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前预热采访活动。
踏上赣南大地,探索他们的脱贫攻坚之路,致富丰收之喜。
南康区创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近年来,赣州市南康区在大力发展好脐橙、蔬菜、油茶、优质稻等主导农业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扬优成势,逐步形成了甜柚(斋婆柚)、中药材和稻虾为特色的农业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优势鲜明、规模经营适度、示范带动效应突出、质量效益双提升的都市型、休闲型、体验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1
创新发展稻虾等农业特色产业
南康区牢牢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树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看数量更看质量、看理念、看思路、看举措”的工作导向,出台了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和攻坚方案,层层压实责任,不仅解决了多年来村级集体经济想抓抓不紧、想抓抓不好的问题,更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增强特色产业发展领航动力。
近年来,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发展南康甜柚、稻虾、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特别是充分利用北部乡镇生态资源好、水源条件好、耕地地力良好的优势,引进社会投资,发展了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不影响生态环境”特点的稻虾产业。年,全区发展稻虾基地亩,产量吨,产值万元;预计年可达到亩,产量吨,产值近万元。在发展稻虾产业过程中,南康区严格执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不仅牢牢把握了耕地保护红线,更让一亩地产出了双份效益,实现了双赢。
2
斋婆柚“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甜柚是南康的传统农业特色产业,至今有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由于受新型农业产业冲击、市场受众转移等因素影响,一度呈现萎缩状态。
对此,南康区始终把“中国甜柚之乡”作为彰显南康地方特色的名片,大力实施南康甜柚“标准化、品牌化、精品化”经营战略,强化果业技术指导,对斋婆柚这一品种进行保护和改造提升。目前,南康甜柚种植面积达5.76万亩,年产量约4.3万吨,产值约2.58亿元,焕发出勃勃生机。
江西冠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南康区赤土畲族乡有万亩甜柚核心基地,公司负责人刘健现个人有亩的种植基地,加上合作社的基地有几千亩的柚子种植面积,总的年销售额能达到万元左右。合作社有多户的成员,以种柚子为主,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质量去销售,带动周边农户脱贫奔小康。
农户平时在果园务工,日薪可以达到80-元不等,尤其在果园套袋的特殊时期按件计费,熟练的工人一天收入最高能达到元左右。当地66岁的村民刘惠华是果园周边的农户,他之前的生活很贫困,孩子上学都负担不了。年来到果园工作后成功脱贫,现在每年都能有几万元的收入。
3
大力发展中药材农业特色产业
中药材是近年来在南康蓬勃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年以来,南康区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把中药材产业列入农业产业扶贫政策范畴,列为全区重点培育的农业特色产业。南康区坚持扶大扶优,引进种植半夏、茯苓、葛根、灵芝等中药材的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帮助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南康区注重做到“二结合”“三结合”,比如南康区把发展茯苓产业与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相结合,注意到茯苓能够利用松树树桩种植这一优势,通过引进赣州福临菌种有限公司,推动茯苓产业从年的1个基地发展到年的3个连片基地、面积超1万亩、产值万元,成为了全省最大的茯苓种植基地。目前,全区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21个,面积1.13万亩。年产量吨、产值万元;年预计总产量可达吨,产值万元。
往期·推荐
媒体赣州行:看章贡区火燃村的蝶变秘密来源:江西农业杂志社徐文
编辑:欧阳滋生付楚姣一审:孙志攀终审:徐峰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zy/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