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网剧走红,胡霍封面杂志脱销,腐女文化
三声
文
黄云腾
以胡歌、霍建华为封面的《时尚芭莎》第一天线上5万本杂志脱销,淘宝上卖到元一本;耽美剧《上瘾》迅速将主演黄景瑜捧红,微博粉丝几乎一夜百万,并拿到主流的网剧新角色;《逆袭》主演的生日会门票卖到元一张……在二次元之后,耽美文化将成为新的潮流?你或许要问了,耽美、腐女到底为何物……腐女们狂欢的时刻似乎从未如此接近。男男CP走红、腐剧点击破亿。作为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情感纽带,腐文化正向人们张开它宽大的怀抱。
时间倒回到年9月。模特黄景瑜的生活在《上瘾》播出之前可谓枯燥无味。网络上乏善可陈的资料显示,他喜欢巴西柔术、曾在午夜美容节目中串场。现在被昵称为“鲸鱼”的黄景瑜以模特的身份在上海打拼许久,依旧人气惨淡。那时的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一切将在半年后彻底结束。
模特黄景瑜因出演《上瘾》而一夜爆红
当那部改变他命运的耽美网剧开始走红,他的微博粉丝也开始一夜之间破百万、留言与转发数量均破万。而这一切的转变,也将他从十里洋场里籍籍无名的小模特,变成了“鲸鱼老公”与“演员黄景瑜”。
时隔4个月后,一本时尚杂志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提及。这本杂志的过人之处不在于拍摄了国际超模或独家采访了女明星,而是聪明地把封面人选换成了胡歌与霍建华。两个男人之间惺惺相惜的友谊为这本杂志创造了一个销售记录。其官方微博一度激动地宣布,该期杂志“创造了3.4亿话题阅读率”、“87万评论”,“第一天线上5万本杂志脱销”。
这期杂志目前正在淘宝上热卖。其定价分别为元与元——两个不同的价格区别在于是否附送海报。当然,无论哪一种,都与其20元的官方定价是一个巨大差距。
在淘宝上卖到元一本、5万册一出街便被一抢而空的《时尚芭莎》封面
如今,耽美——这个原本用以形容唯美文学风格的词汇,现在被用于特指同性之间超越繁殖目的的感情,也开始成为一门亟需补上的商学课程。耽美剧《逆袭之爱上情敌》曾经创下过堪比超越一线明星规格的见面会门票收入;而同一班底的《上瘾》也收获不菲。虽然演技差强人意,同志网剧也算不上一个好的开始,但演员黄景瑜还是接到了演艺生涯的新角色。
在一部名为《半妖倾城》的网剧中,他将扮演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而这部网剧的出品方包括湖南卫视、芒果TV,由刘镇明执导、于正担任编剧及制片人。从这个阵容可以看出,黄景瑜以坐火箭般的速度冲到了网剧一线。
另一个例子是一部叫做《错了性别不错爱》的网络大电影。最近这部以拉拉恋情为题材的电影迅速走红网络,主演米勒也几乎是一夜爆红,微博粉丝数几乎在一天之内从几千跃升到七八十万,而电影发行方新片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CEO尹兴良告诉《三声》,另一位主演何佳颖也是制片人,她在五天的时间里拿到了多万的发行收入。
尹兴良说,《错了性别不错爱》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便与此前的《琅琊榜》、《逆袭》、《上瘾》等一系列耽美小说、电影、网剧所营造出的腐文化热势息息相关。
《错了性别不错爱》的两位女主角,一个迅速走红,一个5天拿到多万发行收入
这难免让人萌生错觉。一时间,同性之间的暧昧仿佛不再是中国专家们最棘手的社会议题;象征着同志平权的彩虹旗似乎也终于得以在中国与资本狂舞。更为重要的是,这场狂欢的入场券终于不再仅为gay与腐女这样的小众群体所独享。一夜之间,男女老少、不论直弯,仿佛人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子,并各取所需。
“一本带给她们幸福感的杂志只需块我的同事被这股风潮影响得不轻。最近,她的活动范围从办公室所在的朝阳北路一直延伸到东单。除了常规性的上下班与外出工作外,受朋友所托,她的任务又加了一项:在路过途径的报刊亭时询问《时尚芭莎》的3月下期是否仍有存货。
让她大失所望与惊讶的是,所有的报刊亭给她的答案都惊人的一致:“没有。”从这些报刊亭老板们的口中,她得知这本在2月份下旬对外销售的杂志,在预售时就宣告售罄。而在报刊亭,这本杂志刚刚上架即被抢售一空。她打开淘宝,试图通过网络渠道买到这期杂志。但她见到的场景更加疯狂:淘宝上,这期杂志的售价已经飙升至元至元不等。后者的区别在于比元的版本多赠送了一张海报。
这当然是一种颇为奇特的景象。一方面,这本杂志的市场价格能被抬到如此高的价格;在另一方面,这期杂志的惊人销量也在打破行业记录。美国权威媒体监测机构AllianceforAuditedMedia的数据显示,年下半年,《时尚芭莎》的版权方《Harper’sBazaar》平均月销量约为12万本。但它肯定想不到,它的中国姐妹能够逆势而上,甚至仅仅是一期半月刊的线上预售,就已超过其单月至少41%的销量。
能拿到这个傲人的成绩,正如其官方微博所宣称的那样:好的封面人物缔造了销售奇迹。在这一期的杂志中,宗主和尊上首度现身北海道同框。在最早透露的封面拍摄的视频里,两人开心地朝对方丢掷雪球。这种嬉戏的举动也被粉丝们称为“发糖”与“虐狗”。
《时尚芭莎》拍摄的胡霍雪地照
弄懂男男CP是件复杂的事。但好在胡歌与霍建华是现成的例子。两个男明星自合作《仙剑奇侠传三》成为朋友。一则花絮也曾在该剧拍摄出来后不胫而走:在两人还是菜牙与白豆腐的年代,霍建华曾在与胡歌对戏时多次笑场,偶尔还会显得颇为羞赧。之后在多个场合,两人都有良好互动。从此,两人亲密的关系开始被解读为超越友谊的部分,“是胡不是霍,是霍躲不过”的口号更由此广为流传。
这便是男男CP的实质所在。CP(COUPLE)的含义本是情侣,但在实际解读中却发生了奇妙的偏差。真实生活与虚拟世界彼此混淆,更在原本混乱的记忆中衍生出新的部分。这种部分通常超越友谊——比传统意义上的爱情也更牢靠。正如一位迷恋胡霍CP的朋友介绍,尽管她本人非常愿意两人在私底下真的“在一起”,但她也对此表示理解,“两个人就是很好的朋友而已。”
有着友谊这面大旗,男男CP开始成为大势所趋。这里面一方面夹杂了视角解读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是官方的有意为之。清装剧《步步惊心》曾为观众奉献了十四爷与四爷的经典CP,其中林更新与郑嘉颖本人的配合功不可没。几年后的《古剑奇谭》则成了近年来CP线最为混乱的一部电视剧。李易峰饰演的百里屠苏,与陈伟霆饰演的陵越、乔振宇饰演的欧阳少恭、马天宇饰演的方兰生均有着可被进一步解读的复杂关系。连李易峰本人都称,这部剧的CP本质上是“all苏”(意指所有CP线都以百里屠苏为核心展开)。
《步步惊心》中的林更新和郑嘉颖腐女粉丝群体广大,她们甚至PS了一张两人的照片(左图)
而经过一层腐文化的外壳包裹,任何动作都将引发无数遐想。一位腐女朋友认为CP只要同框就能令其感受到幸福。那组轰动全网的“冬季恋哥”大片,本质上不过是两个男人在冰天雪地里展示华服——但这也根本无法妨碍与其相关的微博转发量一口气破了10万,并且让粉丝们在拥有网络版的大片后,仍执意购入纸质版作为收藏。
“腐女与资本家们的幸福时代这位腐女朋友还用一句歌词总结她在耽美的河流里徜徉的感受:旋转跳跃我不停歇。CP双方只要能够在同一场合里相遇,就是她最为幸福的时刻。
而这一切似乎都在证明腐文化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换在以前,你可能无法想象两个男人登上女性杂志封面并为其缔造销量奇迹。而现在,两个男人的组合成为大势所趋。正如明星夫妻可以以成倍的价格获得广告代言,男男CP也可以实现加乘效应。简单来说,《琅琊榜》与《花千骨》的影响力加上腐女们愿意买单的心理,共同促使了胡霍CP奇迹的诞生。
而这种趋势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延伸。仅仅在胡歌一个人的身上,就有袁弘、王凯、霍建华、靳东等四位同龄艺人曾与其闹出CP“绯闻”。如果不是由于年龄限制,刚刚和胡歌完成杂志封面拍摄的吴磊或许也会成为其中一员。
心理学公号《友心人》的一篇名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腐女和基男》的文章里,详细列数了腐女之所以为腐女的大部分原因。一个原因在于日本腐文化与欧美同人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外进入中国,另一个则是当前女性意识崛起,虚构与幻想俊美的男性彼此配对,更能挑起前者对男色消费的快感。除开这是对长期以来女性被物化的反击,腐文化也更像是迎合这种潮流而诞生的产物。在这种夹杂着或许自身也未能意识到的潜意识心理,两个男人之间的暧昧终于在虚构与想象层面上成为可能。
这种心态也能够被资本更好利用。随着本世纪的腐女群体不断壮大、成长为具备付费能力的消费群体,资本从这种与众不同而短期内不能为大众所接受的行为中看到了先机。按照小众行为学解释,大众文化往往趋于流俗,并且也因用户众多而无法应付各式各样用户的需求;而越是小众则越能形成社群,甚至成为链接多方的一个情感纽带。为了维系这份感情,人们往往不会吝惜金钱与其余成本的大肆投入。
这便是后来《类似爱情》、《逆袭之爱上情敌》、《上瘾》得以诞生并走红的原因之一。三部网剧开创的局面堪称前无古人——其中柴鸡蛋的《逆袭之爱上情敌》与《上瘾》市场反应尤为惊人。某种程度上我们得感谢这位转型制作人和经纪公司老板的耽美作者。如果没有《逆袭之爱上情敌》主演生日会超过元的门票仍然供不应求、《上瘾》两位主演的光速走红,耽美将永远只是腐女们所热衷的乌托邦,而不会变成一株硕果累累的摇钱树。
《逆袭》主演生日会门票超过元仍供不应求
当然,它也可以称得上是后无来者。年3月2日,网上突然爆出一份《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这份长达9页的新文件,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属的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联合颁发。其中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公布了一些电视剧所不能拍摄的内容。由于这份细则将同性恋划分为不可拍摄的题材,耽美内容的未来变得未知起来。
这或许是一个证据:耽美仍是一个在现实与虚拟世界都较为敏感的话题。而正由于其容易遭受外界打击,耽美往往会拒绝大肆宣扬与过分的商业化。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腐女们会愿意为青宇CP(由《逆袭之爱上情敌》两位主角组成)解开荷包,却不愿意在其曝光出商业化运作的实质后对其再抱有任何幻想。由于涉嫌直男卖腐与抬高见面会门票价格,甚至暴露出网剧DVD无法播放的后续问题,我有一位腐女朋友最终对《逆袭之爱上情敌》感到十分失望,恶心死了。这种不愉快的体验甚至影响了她对后来《上瘾》的观感。
而现在,资本的盲目或许会进一步加深这种恶感。网剧需要足够多的受众才能找到盈利的可能,而刚好,这些耽美剧的受众中有很大一部分正是正统腐女们认定的死敌,“伪腐”。按照腐女与非腐群体们的定义,这群人通常走向极端——要么将身边看见的所有男生都一一拉郎配,要么就是将耽美与现实彻底割裂开来。譬如耽美剧中常见的同志掰弯直男桥段。为照顾伪腐感受,大部分耽美网剧都是如此模式。我不是GAY,我只是喜欢(同性的)你。我的腐女朋友谈到这点,觉得既生气又好笑。(这真是)放屁。
“被舞台遗忘的声音但甚为吊诡的是,腐文化的真实实质或许并非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传统观点认为腐女一定会因为接受同性CP与耽美作品而接受同性恋——但在《友心人》的文章里,明明白白提及腐女与腐文化的推崇对象只是“能给女性带来愉悦幻想的,有唯美感的男男配对”。而作为耽美文化的现实参照体系与平庸化的产物,gay与lesbian的故事注定不可能在腐文化中成为主角。
一部有始有终的耽美小说,其结局往往是两位主角最终获得父母首肯,远走高飞在异国他乡喜结连理。但人均收入最多为元的中国,或许无法支撑这种奇迹的发生。现在,中国的LGBT人群总数据称为中国人口总数的5%,同志社交软件Blued的装机量也一度号称覆盖大半个华人世界。但生而为中国人,同志群体最终不得不走上同婚、形婚的道路,以满足外界对其性取向“正常”的期待。
而今,同妻、骗婚同志与形婚,都开始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与社交平台上屡见不鲜的日常琐事。这么多年以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是在豆瓣上,一位女生发现了她的父亲是深柜。由于母亲至今仍然深爱父亲,她不得不在说出真相与保全家庭的选择中艰难徘徊,甚至一度处在崩溃边缘。
另外一件事则是“等你到35岁”的南康白起。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还记得这个最终以自尽结束的苦涩故事。在中国似乎就是这样。打破世俗观念,往往意味着众叛亲离,从此痛楚与死亡都需独自承受。这两件事彼此交织糅合,最终让人对其难免生出一种颇为复杂的群体印象。
这种生自隐秘的写照,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些人并不会对耽美文化及背后的商业化抱有多大的狂热或期待。原本,同志会对耽美文化更具好感。但我的一位朋友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
我的这位朋友出柜已经有一段时间。他是《上瘾》的观众,但并不痴迷,“大概三五分钟跳着看完一集”。说句老实话,他觉得《上瘾》制作粗糙、演技生涩,更不用谈及剧情狗血与脱离实际。如果没有瞎猫撞上死耗子似的内容空白期与男主角颜值尚可,这部剧的未来将如同许多二、三流网剧一样石沉大海。但他也承认,在中国现行对同志的宽容度中,这部剧的诞生已经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而即使是腐文化本身,他也认为远远不能反映“中国同性恋的真正生活”。他渴望看见属于同志的《金婚》、属于同志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属于同志的《欲望都市》。那种“同志掰弯直男”与“霸道男神爱上我”的戏码不再为他所喜闻乐见。他说,他希望看见的是“有血有肉有原型的作品”。
不过,我的朋友也承认,在中国耽美文化现在很热,但最终可能也只是娱乐与意淫的产物。它本身并不具备为同志平权铺路的基因,又适逢中国官方从未明确宣称却一直公开的坚定立场。在他和我谈论此事的前几天,一份用以约束电视剧行业内部的通则已经正式下发。这份通则将同性恋、性变态、性暴力等行为归入了“非正常性行为”。
如今,虽然朋友不再介怀人们是否能意识到他的真实性取向。但他仍然记得上学时期发生的一件事。他的性取向在一次酒醉后被别人公开。不巧的是,同桌的一个男生是个公开的反同人士。而那天晚上,这个恐同的直男醉的一塌糊涂。在他把直男送回寝室的时候,后者大喊:“你是gay又怎么样?我们还是哥们。”这让他至今印象深刻。他向我强调,耽美文化也好、外界对同性恋的看法也好,他最终要求的很简单。“‘我可能支持不了你,但我一定尊重你’就可以了。”
而作为腐女,周茹(化名)或许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和我确认是双性恋的人。从初中开始,她第一次被同性告白。之后她开始注意那些与性向有关的事,直到她慢慢意识到:她虽然和男生在一块,但对和女生的交往也并不反感。
她如何接受并最终足够有勇气向我承认这一事实,是另外一个长故事。但在那之后,她对于耽美的兴趣不再仅限于幻想两个美少年之间的浪漫恋情。某种程度上,她将现实生活中的同志群体与前者划上等号,并开始将捍卫他们的权益视作自己的职责。
直到最近,她仍旧为此与室友展开争吵。在这场周茹认为很有必要的争端中,两人争议的焦点在于那纸封杀同性恋的电视剧细则。最后两人不欢而散。而周茹也在QQ上一再和我抱怨,“快被气死了。”
透过这场她认为让人“心寒”的争吵,周茹再度向我确认,中国的同志更需要的是尊重。“我希望以后能够在同性权益方面做一点贡献。”她向我郑重表示。之后,也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发过来一张笑脸的表情作为补充。“我觉得挺有必要的。”
三声,由前彭博商业周刊几位资深媒体人创办。
联系可加_kefu,也可发邮件:tosansheng
.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xs/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