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新闻精准扶贫他们是这样做的
长期以来,南康民营经济活跃、创业气氛浓厚,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相对较好。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南北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大,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
自年被列入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以及视察江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高起点谋划、超常规着力,奋力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
今天
小编着重和大家说说
我区扶贫示范点中的其中三个
分别是:
横市镇三清源大米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点
镜坝镇金潭农庄扶贫示范点
龙回镇三益村光伏扶贫示范点
横市镇三清源大米专业合作社
扶贫示范点
横市镇三清源大米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5月28日,是以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农产品,引进推广无公害水稻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以“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为宗旨,不断发展壮大,要求入社的农民不断增多。目前,合作社在横市发展社员人,在麻双和大坪发展社员人,共涉及35个行政村,其中贫困社员40户,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户,种植面积多亩,其中绿色食品订单种植基地面积达亩。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丰泰粮油有限公司),带动周边农户余户,解决当地劳动就业60人,其中贫困人口40人。合作社自年、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于年被评为“全国示范合作社”。“三清源”大米荣获“绿色食品”和“江西省著名商标”等称号。
合作社的帮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引导规模化种植扶贫。将小户、撂荒土地流转入合作社,再将土地优先集中给有强烈种植愿望的贫困户社员种植,提高年产量,公司再以优惠价收购稻谷。禾田村上塘组贫困户廖维元,53岁,靠耕种0.7亩稻田和做零工生活,年收入不到1万元,自加入三清源大米合作社后,合作社帮助其流转耕地26亩,每年收购其水稻4万斤,年收入5万元。现廖维元一家6人已从破旧土坯房搬入旁边3层小楼。
二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扶贫。合作社每年邀请赣州、南康农业方面专家授课指导,提高贫困户高产种植水平,实现增收致富。
三是发放农资扶贫。合作社每年对贫困社员发放近2万元的优质稻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长南村上镜组贫困户钟恢机,51岁,妻子已去世,现要一人抚养3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痴呆。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其亩产提高了不少,种子、农药、化肥成本节约了近元,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四是就业扶贫。合作社优先考虑贫困户到企业务工。蔡屋村腊树组贫困户温珍福,45岁,妻子痴呆,已无劳动能力,家中还有70岁老人和三个在读书的小孩。之前一个月收入元,现在米厂务工,一个月有元收入,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镜坝镇金潭农庄扶贫示范点金潭生态农庄位于镜坝镇老镜坝村,成立于年,是一家集蔬菜种植、鱼塘养殖、旅游观光一体的农业企业。截止目前,带动周边56农户一起发展鱼塘养殖、蔬菜种植产业,吸纳贫困户24人,其中专业合作社吸纳4人。该示范点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当地农户的支持配合下,探索出以“流转保底、入社分红、农产包销、户社联动”的产业扶贫之路,统筹了企业发展、社会扶贫、生态建设等多种需求。
一是流转保底,针对不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合作社每年向农户固定支付元/亩的土地流转租金,对于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每年保底的土地流转租金为元/亩,并享有分红。年合作社流转了户农户的土地,其中贫困户56户,土地面积76.5亩,吸纳社员92户,其中贫困户36户,土地面积41.8亩,支付给贫困户土地流转资金元。
二是入社分红,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以通过旅游光观的门票与农产品销售收入按月分红,每月根据合作社的收益情况,按照当月盈利的80%进行比例分红。年实现旅游光观的门票与农产品销售年纯收入36万元,户均分红余元。
三是农产包销,合作社通过成立农产品分销中心,按市场价回收当地农户的农产品,免费为他们提供销售服务。年,合作社帮助当地农户实现农产品销售60余万元。
四是户社联动,成立合作社理事会,由1名理事会会长1名专职财务人员、5名农户代表、1名专职财务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合作社的日常事物工作;合作社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岗位服务,年提供固定岗位7个,每月薪酬不低于元(包吃),提供零时岗位11个,工资待遇为每小时10元。
“村企共建”不仅引导企业发展带动农户受益,更让脱贫致富踏上了快车道。
龙回镇三益村光伏扶贫示范点龙回镇三益村光伏扶贫示范点共有86户农户,人,其中贫困户18户,59人。该示范点用较短的时间率先完成了光伏发电设备的安装,率先并网发电,产生了明显的扶贫效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政策宣传到位,调动积极性。结对帮扶干部密集上门,大力宣传,耐心解释、反复询问,做好投入产出比效益经济账,努力解决群众无屋顶、无贷款资格等各种问题,很快就让群众了解到了光伏产业的巨大优势。“只要您认可,我们想办法给您安装,总之一句,不用直接投入一分钱,就能够享受每年0元的纯收入”这样的话语打动了群众的心。
二是“多方共推”,效益优先。“众人拾柴火焰高”,从区里确定把三益村列为示范点后,该镇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指定专人负责,形成了以发改委、电力公司、建设企业、农业银行、镇村两级多方协作机制,大家共同努力把加快示范点的建设作为服务群众“帮扶脱困”的首要任务来对待,才有了短短的20天就安装到位的“光伏速度”。
三是“立下诺言”,取信于民。“质量怎么样,维护怎么办”,这是群众心中的最“担心”的问题,该镇通过加强质量监督、承诺10年质保,建立村、企两方日常维护互通等方式,打消群众疑虑。一是严把质量关,制定建设标准。比如浇筑水泥墩不破坏楼面,制定出面板要求、支架要求等标准,按标准做。二是成立了7人光伏产业理事会,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质量监督。三是在协议中细化质量承诺,比如明确组件型号、逆变器型号的质保期为10年,支架6年,维护期25年,让群众心里有数。
该示范点的建成让困难群众得到了扶贫攻坚的实惠,增强了脱贫的信心,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总策划:黄琨
策划:黄名生
主创:王友贵
文字:区扶贫办
制作:刘雪梅邱昱霖吴寒
来源:南康发布丨商务合作:
猛点下面阅读原文,赣州约会吧!赣州单身男女约起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xs/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