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37高温黄色预警连续拉响南康
7月24日14时,
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地表温度实况示意图,
江西大部分地区地表温度达50℃以上
南昌地表温度飙至67.6℃!
从地图看
南康地表温度也在50℃分界线边缘
小编略表不服
南康地表温度能让人直跺脚
你告诉我只有50℃?
有人说,
南康这段时间天气就算是老公跟人跑了,
我都懒得去追!
外面实在是太热了!
还有人说,
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
请先救你妈,
我想在水里多呆一会……
省气象监测数据显示
17日至23日,
我省平均气温为30.4℃,
较常年同期偏高1.0℃;
日照时数71.2小时,
偏多16.1小时;
全省降雨量平均8.3毫米,
偏少6.6成。
南康天气预报数据
37℃
37℃
37℃
群众质疑:温度比天气预报的要高很多??
有人质疑实际气温是不是比气象部门公布的要高,不止37℃。气象部门人士解释其中“玄机”:按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为了世界各地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和应用,需对气象要素进行标准化观测。气象台发布的气温是百叶箱内测到的温度,是把百叶箱放置在标准观测场内、离地1.5米高、箱内通风、箱外无高大建筑或大树遮挡风或遮住阳光等种种标准条件下测得的温度。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没有这种标准条件环境的。
据了解
近期,医院急诊病人持续增加,
发烧、腹泻的患者,
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旧病复发被频频送医。
如何科学应对高温天气
相关专家也进行了支招
↓↓↓
中暑
轻度中暑患者增多
“大家防暑的意识增强了,现在热射病、重度中暑患者已经很少了,但是轻度中暑患者还是不少。”南大一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周从阳说,未来几天气温还会升高,中暑患者应该还会有所增加。
医生介绍,中暑患者大部分是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在密封、炎热的工厂里长时间工作所导致的。患者中暑后,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往往会贻误病情。
中暑了怎么办?
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疼、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可能是已经出现了中暑,这时周围的人应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脱掉身上多余衣物,用凉毛巾擦拭身体,然后服用藿香正气水后观察。如果患者出现肌肉痉挛、抽搐、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则应立即拨打医院救治。
如何预防中暑?
在高温天气下,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如果一定要在户外活动,可以(频繁)用湿毛巾擦脸、擦拭身体、多喝水、汤,以免发生中暑。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长时间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比平时高出很多。
胃肠炎
较平时门诊量翻番
夏季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导致胃肠炎患者激增。医生介绍,夏天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较平时门诊量至少翻一番。
7月23日晚上,李先生过生日,吃了大餐后,又约上朋友去吃夜宵,点了很多生鲜贝类,加上几瓶冰镇啤酒下肚,回到家不久就不停地往厕所跑,医院时,他已经四肢瘫软。经诊断,李先生是突发急性胃肠炎伴中度脱水。
哪些因素易引发急性胃肠炎?
急诊科专家表示,急性胃肠炎多与不洁饮食有关。夏天气温高,食物很容易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物,胃肠就会有反应。此外,由于高温,脾胃功能变弱,不少人不好好吃饭,水果、冷饮当饭,正餐不吃,夜宵狂吃,这些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诱发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胃肠炎最主要的表现是呕吐和腹泻、腹痛。不同人群表现会有所差异。青壮年出现频繁呕吐、腹泻,虚脱或合并高热时应尽快就医,老人、孩子容易脱水,腹泻超过5次应就医。此外,青壮年要特别注意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病毒性心肌炎,老年人应警惕由此引发的心肌梗死和脑梗。
发热
发
大多是空调惹的祸
天气酷热,医院门诊量中和高温相关的急诊患者有明显增加。南大一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周从阳介绍,平时急诊科日门诊量多人次,最近几天都达到了五六百人次,最高一天超过人次。“急诊的还是发热的患者多,至少翻了一倍,主要和长期待在空调房有关。”周从阳说。
小儿内科七成以上看发热
医院门诊大厅内,不少宝宝头上贴着退热贴排队候诊。记者在小儿内科急诊室里观察了十几分钟,发现前来就诊的患儿大部分是发热。医生介绍,目前小儿内科门诊七成以上是发热的患儿,此外,今年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也比较集中,这类患儿也有发热症状。
为何大热天发热孩子多?
为什么天热了发热的孩子也多?医生说,很多都是空调惹的祸。“现在家长都怕孩子热着了,因此中暑的孩子还没有,很多都是因为家里空调温度太低导致的。”医生介绍,很多宝宝在空调房里盖被子睡,结果父母晚上睡得熟,孩子蹬掉被子都不知道,第二天就发热了。
夏天,在空调房一定要注意的事!
在家里开空调要注意开窗换气!
空调间不要闭塞,需要常换空气!
密闭的车厢内也要注意,
不要开着空调在车里睡觉
快转发告诉给亲戚朋友吧!!
来源:大江网
......以下为淘宝赞助商广告......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kangzx.com/nksxw/3341.html